如果消费者以价为纲,服装企业只好按照需求,去生产廉价的服装。为了保全利润,产品越廉价,企业就越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这无疑是逼迫上游生产商去挑战原材料和技术的底线——因为只有品质更低的棉花、更便宜的劣质染剂、整烫剂等才能实现总成本的廉价。
因此,以价为纲,不单免除不了消费者金钱上的消耗,反而酿成了质量、环境上的多重损失,让服装交易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反之,如果消费者提升对服装的要求,这无疑对环保先锋企业是一种激励,他们的环保革命收获累累硕果,才会鼓舞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事业当中。而当更多的企业敢于去花成本从源头“去毒”,才会诞生更多生产过程全无污染的纤维原材料,以及源于自然的无伤害的纯天然染剂,这便在无形中改善了环境。
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良性竞争能够推进环保技术的更新换代,自然而然地降低技术成本,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形成良性的价格走向。放弃以价为纲,反而能够实现低价。如此,最初的环境成本,在长远看来,其实是对环保事业的一笔投资了。
对于价格、利润、规模和产值等数字的过分在意,并不一定会给社会和环境带来正面的帮助。命运其实掌握在消费者自己的手中。如果愿意,消费者便能够选择用高标准去推动交易市场,也就是放下对价格的执着,走一条通往环保新时代的光明之路。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