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良特别强调,复合材料及产业用纺织品需要多种原料、多种技术的复合,其应用领域、使用环境千差万别,因此需要与更广泛的机构紧密合作,可以采取共同举办活动等方式。同时还要针对各类需求开发新纤维品种和新的加工工艺、设备,开发一系列检测技术和仪器,建立一系列新标准。
产业用纺织品不仅是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也是世界各国化纤产业发展的重点。如在亚洲国家中,韩国鼓励纺织产业链内部与其他相关产业间的“双赢式”合作,推动化纤业与“6T”技术——信息技术(IT)、生物技术(BT)、纳米技术(NT)、环保技术(ET)、空间技术(ST)、文化技术(CT)——产业的有机结合,扩大化纤产品适用范围,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点。
发展可持续、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纤维材料,既是化学纤维摆脱“石油基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纺织产品扩大应用、开辟新兴市场的有效手段。蒋士成告诉记者,煤化工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替代部分石油,但行业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物质道路。人类用了大约50年时间建立了庞大的石油技术经济体系,相信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建立起生物质技术经济体系。最近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关于生物质纤维产业化与工程化的战略研究,并将根据研究结果给国家相关部委提出战略性建议。
两位院士还强调,在现有科研体制下,需要有一批人专门从事基础研究,研究行业发展的战略性方向。这些人需要具备超脱精神,研究产业链的前端,而纺织学术年会就融入了这样的理念,并通过论文评选、行业领军人物选拔等具体措施实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