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应对,防范经营风险。纺织企业要加强跟踪分析,准确判断棉花及纺织市场走势,积极应对。大企业要发挥资金实力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不盲目追涨,不恶意压价,维护好农民利益,保持合理库存,保障纺织用棉需求;有条件的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源,用好棉花进口配额,实现国内外棉花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棉花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要运用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功能,锁定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
(二)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积极采用紧密纺纱、清梳联、细络联、无梭织机等高效、节能、用工少的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装备,提高天然纤维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确定和保持万锭用工水平。进一步提高棉纺织品附加值,开发新型纤维与棉交织混纺产品,实现棉纺织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
(三)加快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和营销能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机遇,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示范企业,引领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发展。
(四)推进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加快淘汰自动化程度低、耗能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保障能力差的落后棉纺、织造设备;加快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链配套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规范新企业建设。今年万锭棉纺企业已有近一半停产,希望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不要再盲目建设规模小,技术装备一般的棉纺织项目。
(五)引导产业转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棉纺织企业向有资源、有劳动力优势,有一定产业链基础的地区转移。加强与国内棉花生产基地的合作,延长产业链,提高原料保障能力。利用好产业援疆机遇,引导东部地区优势企业将部分加工制造能力向新疆转移,充分利用新疆棉花资源建设新疆棉纺织品基地。
同志们,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花产业事关广大棉农和纺织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纺织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纺织工业和棉花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和重大民生意义,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用好棉花资源,通过提高棉纺织品附加值提升棉花价值。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进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