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欧盟、美国、日本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进口增长迅速。今年上半年欧盟从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增幅在29.6%~53.4%之间;美国从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柬埔寨进口增速在18%~29%之间;日本从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进口增幅在23%~49%之间。这些国家所占市场份额也有相应提高。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亚男分析指出,随着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和发达国家绿色标准门槛的提高,中国服装企业粗放型发展的道路越来越窄。“种种迹象表明,单纯依靠廉价赚取眼球的时代已经过去,精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势在必行。”张亚男说。
尹国新认为,国际品牌资本布局转移将逼着企业转型升级,在中高档产品上下功夫,力保高端市场。“我们一直在努力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研发能力,在设备自动化方面投入了大笔资金。”他在采访中说。“资本的转移很正常,因为资本对市场高度敏感,寻求最优化配置。对于日本品牌代工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现状,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这也并不预示着"危局"的到来。”青岛市一位与外贸企业频繁打交道的官员如是说。
上述官员亦坦言,依靠税负的杠杆调节,如提高出口退税或减免国内税负,企业最终还是会停留在原地。“关键在于提高产品品质,政府只是辅助手段。我们的出口企业依赖性强,企业赚钱之后并没有用于投资设备、提高品质。”他说。
这位官员对于某些加工外贸企业的态度颇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他犀利地指出:“订单减少对于习惯了OEM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教训和警示,如果不进步、不创新,只靠密集劳动力的优势,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中遭遇尴尬。倒逼企业升级换代、创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好事。”
<<上一页[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