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行业成本优势渐失 纺织订单转移加速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8日

青山商事继越南、缅甸、柬埔寨之后,今年还将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进行委托生产,东南亚工厂主要承担缝制工序,所需布料仍从意大利和中国采购。

除转移委托生产外,一些公司也纷纷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设立新工厂。TSI控股旗下的东京STYLE投资10亿日元,自今年8月开始在越南建设新工厂。女装品牌Honeys今年秋天也将在缅甸新工厂开始生产。

据悉,近两年,中国劳动力成本翻了一番,目前约为孟加拉国的5倍。缝制工序因主要依靠最新设备,无需过多的熟练工人,开始逐渐向中国以外地区转移。但目前日本周边同时有能力承担缝制和织布工序的国家只有中国,因此,缝制工序以外的生产仍将继续主要在中国进行。

被誉为“全球最大OEM工厂”的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向本报笔者证实,从今年8月份开始,国际品牌客户订单明显减少,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不仅是日本品牌,欧美品牌也一样。随着时间推移,订单将越来越少。”尹国新直言。

但他同时表示,晨风集团企业的中高档产品仍然比较受欢迎,具备产业链齐全和做工精致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中高档品仅占订单的5%~10%,在国际品牌靠低端廉价量贩路线取胜的背景下,的确无法与东南亚国家竞争。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纺织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品牌将部分产地转移出中国的现象,早在三年前就开始逐步进行。例如,阿迪达斯的主席早在三年多前就已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中国的工资高,并开始迁往印度、越南等国家,当时他们有一半左右的运动服是在中国生产的。

2008年年底,优衣库(UNIQLO)的母公司迅销集团就已经跟港资纺织厂互太、制衣厂晶苑和一家孟加拉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在孟加拉国生产面料和服装。而迅销集团的产品原本约有85%在中国制造,但迅销打算增加中国境外生产至1/3,以降低成本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成本竞争优势几无

据纺织商会负责人透露,虽然近几年订单转移问题一直存在,但今年的情况尤为严重。主要因为国内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棉花等纺织原材料价格过高,不少客商无法承受中国产品的价格上涨,而把大量低档产品的加工生产转移到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

 

 

<<上一页[1][2][3]
阅读数量(98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