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安徽无为棉花协会:“棉价”应合理回报棉农的劳动成果

来源:中国棉花交易网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9日

“棉价下跌,种棉不如种粮”

 县内外闻名的无为县“棉花高产能手” 、严桥镇福泉行政村沈素芬说:“因为棉花高产,田间劳动期更长。”去年,沈素芬和丁士勇夫妇共植棉9亩,亩均高产籽棉844斤,销售均价5.32元/斤,除去亩均生产成本(不含劳力)620元,总收入34830元。俩人从2月整地到12月收获结束,共忙碌9个月时间,每人月收入1935元,按每月实际劳动约25天计算,日均收入77.40元/人。这是沈素芬、丁士勇植棉以来获得最好收入的一年。

 今年,夫妇俩人植棉9.5亩,预测亩均产量不低于845斤。但是,9月份籽棉收购均价4元/斤,再剔除亩均生产成本升到730元,俩人总收入约为25175元,每人日均收入降到55.94元,同比减少27.7%。沈素芬说:“今年新棉均价如维持现有水平,种棉就不如种粮。”她介绍说,假如我1人植棉5亩,我丈夫可独自“一年两种”糯稻和小麦计15亩,按去年两作物亩均净收入1438元算,总收入为21570元。另外,至少有10个月、250天在邻近务工。因为稻、麦两种的实际劳作时间仅需1个月。建筑缺劳力,去年日工资50元,今年最少60元,250天的收入就是1.5万元。再加上按9月份预测的5亩棉花收入,3项总计达49870元,比去年棉花最高收入34830元增收43%。然而,今年因多植棉4.5亩,且棉价下跌,又无打工时间,预计俩人今年的总收入可能比去年下降15%左右。

“棉价”应合理体现棉农的劳动价值

 棉价暴涨,棉花、纺织企业利益受损。据县棉花协会调查,无为县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企业共有114家,去年因棉花紧俏,市场抬价竞购,导致328级籽棉收购均价高达5.7元/斤左右,折算成皮棉每吨价约2.8万元。今年3月中旬后,棉花期货暴跌,棉企销售皮棉不及,最终以持平或低于棉花成本价出库,酿成80%以上的棉企亏损逾1亿元。纺织行业去年高价购进皮棉,后因棉价下跌,棉纱亏损较大。服装行业跟风涨价,最终让消费者埋单。但是,“棉价”应合理体现棉农的劳动价值,暴涨暴跌,都违背价值规律。 
     

2008年和2011年,国家两次启动了临时棉花收储政策,每吨收储价由首次的12600元上调到19800元,增幅57.14%。对制止棉价下滑、维护棉农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棉企按今年收储价推算、确定的328级标准棉收购价在4.20元/斤左右,难以提振起棉农的信心。进入10月上旬,全县棉企新棉交易量同比大减,棉农普遍囤棉待涨,根因是目前的棉价与棉农劳动价值存在差距。县优质棉产业协会技术辅导员何长寿说,以一位中等技术的棉农植棉5亩,亩均产量在500至550斤之间,生产成本(不含劳力)约650元,棉田劳动8个月共200天(每月25天),按县内农民工今年最低日工资60元计算,标准级籽棉收购价应在4.50元至4.80元之间。

无为县供销社参股企业万友棉业公司一位资深的业务负责人说,上世纪90年代供销社所属各轧花厂加工的皮棉,计划内调拨价每吨在1.3万元左右,计划外市场价每吨曾高达2.2万元。时隔快20年,在各种产品成倍涨价的情况下,如果收购均价仍在4.20元/斤左右,棉农难有积极性。何长寿分析说,棉农“减棉、增粮+打工”意愿较强,未来几年,棉花市场有可能通过棉农对棉花生产的自我调节,来实现其劳动价值的合理回报。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62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