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企业对于把自己的管理创新经验公诸于众是有顾虑的。”王天凯告诉记者,这种务实的想法很普遍也可以理解,但我们强调的是大企业对行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纺织行业在管理上有极大的潜力还未充分挖掘。通过与信息化、高新技术等领域相结合,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将获得再造与重塑。有些大企业的创新思维非常超前,管理基础也相当牢固,有条件、有义务在行业内发挥更广泛的引导作用。”
他认为,每个企业的地域环境、经营模式、管理者性格和发展路径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管理创新的模式不一而足。“别人这么做,你不一定学得来。管理模式难以简单复制的原因在于,它背后需要大量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对于行业内更多的企业而言,最起码应当知道先进企业的先进做法。王天凯说,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各异,不可能要求所有企业都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但却应该有通过管理来应对危机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手段。
从评选结果来看,纺织骨干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的成绩,对行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实践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管理的领域和内涵。
王天凯表示,战略管控、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产业联盟等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正逐渐进入企业管理的视野和范畴。如无锡一棉在普通棉纺设备上通过流程再造、工作法创新,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前提下实现万锭用工25人以下;吉林化纤创立的竹纤维联盟,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运行机制,为纺织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提供了借鉴。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