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在哪儿?对手是谁?
“近几年纺织行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和面对外部环境挑战中,企业的首选对策是加强管理和推进管理创新,这是纺织转型升级最为基础的工作。因此从行业自身来讲,理应对这些管理创新成果做些梳理,它将在未来5到10年对行业起到强化引导和推动作用。”王天凯在创新成果交流会上表示,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时,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变革,以至于近几年尽管外部环境并不宽松,但行业经营的主要指标年年保持上升趋势。
谈及经过30年改革开放,尤其进入21世纪前10年纺织行业在提升管理上的重大转变,王天凯有感于其中经营管理理念的深刻变化。他说,相当一部分企业牢固树立了市场、效益、成本、质量、品牌、营销、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像此次获得创新成果大奖的常州旭荣集团,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变,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产品背后蕴含的价值。这些价值在今天的纺织界代表了流行、功能、美观、诚信,与客户之间建立起双赢的合作模式。”
面对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强烈诉求,王天凯认为,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而基础来自于深化管理和推进管理创新,首要问题是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确定自己的位置在哪儿?对手是谁?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处理好纺织主业和其他业务的关系,“特别是那些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主业发展至今的点滴积累无以替代,也许旁骛副业能带来丰厚收益,但要知道这些收益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主业的影响力。对于大企业而言,坚守主业不放松、以副业反哺主业是最佳生存哲学;中小企业也一样,粗放发展过度价格竞争肯定走不通。”
在具体实施中除了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王天凯还特别强调纺织行业要积极稳定地推进国际化经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纺织强国最终要有一批具有一流研发、一流产品、一流营销能力、一流品牌、一流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未来10年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宽阔视野的职业经理人,真正诞生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企业阵容。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未来要进一步纳入战略视野,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价值观和竞争力的一部分。
实施四大战略需要先行者
创新管理有利于企业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的新挑战,对于行业在“十二五”时期的改革发展则更加意义深远。对此王天凯指出,“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围绕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四个方面的战略目标付出努力。2020年纺织行业要实施由大到强的转变,实施四大战略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没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有效实施四大战略目标,也难以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
作为以先进管理手段保障技术和质量绝对领先的典范,王天凯将获得此次创新成果大奖的山东如意推到前台。2000~2009年期间,山东如意获得专利19项,国家进步奖6项,省级16项,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与先进管理水平密不可分,他们从理念、方向、制度上层层衔接,确定“科技领先,精品战略”的经营理念,明确质量创新、科技创新两个方向,采用产学研合作,形成技术研究开发梯度式“双三级”创新模式,通过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搭建质量管理理念的信息化平台等,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及品牌影响力。
王天凯充分肯定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坚持“健康、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已纳入到自身的经营管理之中。这次入围的不少企业介绍了这方面情况,尤其是鲁泰集团、常州旭荣集团系统地描述了以全面低碳、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战略构想。王天凯还高度评价通过内在管理素养培育、通过新型企业文化创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打造和谐文化,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塑造企业形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天凯表示,完成四大战略目标需要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全面推进,而主体就在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的价值坐标须放在实现纺织强国的长期愿景下考量,“通过6家企业管理案例的推广,更多企业能对号入座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径,或者仅仅是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阶段性答案。要求所有企业都具备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不现实的,以获奖企业镜鉴自身,在现有管理水平中寻找突破口却马上可以付诸行动。”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