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新疆纺织产业转移及棉花收购等情况,9月15~18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兼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北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穆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乔艳津和中国流行色协会秘书长朱莎等一行四人赴新疆调研,并走访了库尔勒的四家纺织企业。
随着沿海和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纺织产业受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上升的驱动,我国棉纺企业出现了从沿海及中心城市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近几年来,企业向新疆转移的势头加速,在新疆总能力480万锭中,约75%为内地企业新建或重组形成的能力。
优势企业是投资主力军
据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2010年新疆(含兵团)棉纺生产能力480万锭,气流纺10.5万头;浆粕年生产能力70万吨,粘胶生产能力40万吨;全区纺织就业人数12万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盈亏相抵后累计盈利11.5亿元,同比增长137%,为历史最好水平。
在新疆总能力480万锭中,340万锭为内地企业新建(约200万锭)或重组形成的能力,占行业总规模的75%以上;化纤用浆粕和人造纤维产能占到90%以上。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和香港特区。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纺纱或人造纤维及浆粕。因为环境优势不同,投资北疆企业多是建在产业园区内,投资南疆企业较多是各成体系。
在疆投资的企业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一是纺织500强企业增多,优势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新疆行业发展和当地经济增长的生力军;二是入疆纺织企业已经开始延伸产业链,向下游发展,将拉动新疆纺织产业向下游发展的步伐;三是纺纱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有所提升,雅戈尔在纺300支纱紧密纺,万锭用工可达45人;溢达在纺350支纱紧密纺,万锭用工可达60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