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MALL时代”悄然转型
深圳平安商用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剑敏表示,新城市广场战略调整,正是希望避开这种同质化竞争,“围绕如何突出新城市广场与同行经营者的差异及特色,着重从改善购物环境、优化品牌组合、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据了解,新城市广场的改造,主要集中在首层,一共投资了5000多万,以“时尚·汇”为主题定位,顾客定位为30~40岁的城市新贵阶层,对国际品牌高度敏感,追逐时尚潮流。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起,管理团队开始在香港、日本等地考察品牌。新城市广场此次改造后引进的国际服饰品牌大约有30%是首次进入深圳乃至华南地区,首次进入华南地区西班牙的皇室品牌Adolfo Dominguez将在新城市广场开设全球最大旗舰店。
从2007年“造mall时代”上马的多个购物中心,也在悄悄地进行调整和转型,尤其热衷于对新品牌的引进。“转型将给我们带来希望,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定位,我觉得无异于慢性自杀。”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拼完硬件和价格还能拼什么
“在香港,迄今为止共有20多个购物中心。香港面积不大的城市版图上,如此之多的购物中心能够良性竞争、高度依存,主要在于各个购物中心都致力于主题化,以形成本身的形象区隔;如香港的朗豪坊——以天空之城为主题的购物中心,从人造天空的天幕到通天梯的设计,都体现了朗豪坊是一个以年轻、时尚、现代为特色的主题型购物中心;又如香港IFC-MALL——以城市观景台为主题的购物中心,从中庭景观布局的设计,到天台上一张椅子、一张桌子的设计,都体现了IFC-MALL所着力营造的景观主题。”梁剑敏告诉记者。
除了在布局上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梁剑敏认为,拼硬件拼价格以后,现在肯定比拼的是服务,如何给顾客不同的购买体验,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梁剑敏说,品牌的差异是容易被追赶的,但服务差异化,却是不可复制的。
“新城市广场此次改造,更注重的是服务水准提升。”新城市广场4楼的新装修VIP客户俱乐部,实际使用面积只有150平方米,但却投入了300万巨资的装修,在这个奢侈私密的俱乐部中,客户可以不出门,就可以购物,“听品牌介绍、试服装、买单等全程专人服务,为客户和品牌,也为客户和业主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