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以权达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转型的阵痛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结到企业的身上。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也曾经一度加大自己的产品研发力度,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国产自主品牌。然而,目前我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薄弱的环节。企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研制的新产品,很难逃脱被“抄袭”的命运。试想一下,比如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花费100块研发经费做出来一个新产品。而“抄袭”其产品的企业仅仅只需花费15元或者更少就一样能生产出这种产品。那么,必然是再无企业愿意投资去做研发,做创新。实际上,这种情况也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根结所在。

缺乏创新能力,没有过硬的拳头产品,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自然只能被迫沦为代工工厂的地步。我们转过头来看看外国著名品牌“阿玛尼”,它主要的工作是在干什么呢?就是在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创新,然后再寻找代工工厂生产产品。“阿玛尼”的产品价格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就是因为它不断创新,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走在了行业的前端所以就逐步取得了对消费者话语权。这种情况用专用的术语叫“垄断定价权”。

衣服还是一样的衣服,面料也是一样的面料,外国著名品牌的价格却是我们产品的几十、上百倍。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说,曾经有一家外国的著名包包品牌,它告诉它的一位消费者说,你定的那个包包不能按时交货了。原因是我们为了给你做这个包包而选定的小牛被车撞伤了,现在另外给你换了一头小牛。这种明显“忽悠”消费者的说辞,一方面体现了它对产品的要求是多么的精益求精,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消费者本品牌全世界仅此一家。这就是拥有“垄断定价权”的优势,其实所谓的包包早就在创库里放着。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最缺乏的也就是研发和创新。

实际上,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发生之后,欧美市场的一蹶不振以及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代工显然是代不下去了。优胜劣汰,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被迫关门停产,不过仍然有很多企业“穷则思变”开始了国内市场的漫漫征途。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阅读数量(45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