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中国服装企业如何在“洗牌”中获得新生?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8日

刚刚发布的2011年三季度中经服装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服装产业总体景气度有所回升,多项指标好于预期。但是,受主、客观原因的双重影响,整个行业仍存在生产偏冷、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剧增等问题。

由于我国服装市场的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数量过于庞大,企业的效益正在呈下降趋势。据统计,服装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已从一季度的5.9%回落至4.5%,低于全部工业销售利润率(5.9%)的水平。同时,服装企业亏损总额也创下12.4亿元,同比增长124.7%。更重要的是,由于产销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企业的产成品资金占用也在不断上升――到三季度末,产成品资金占用已达到了675亿元,同比增长28.7%,预计全年服装库存量将达到170亿件,超过生产总量的20%。

相反,具备一定规模和自主品牌的服装企业,不仅生产、销售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效益也没有受到影响,部分企业效益还在快速上升。服装行业正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格局,――洗牌已成为服装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一直依赖劳动力优势生存的中小服装企业,将面临被淘汰和兼并的局面。

事实上,这种现象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多数企业都是从事低档服装的生产和加工,没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也没有进行集约化生产,利润空间十分有限,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同时,由于服装企业过快增长,劳动力需求也十分紧张,“用工荒”已在很多地区出现。而随着“用工荒”的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也在持续上升,多数中小企业已经无力承受。只不过,由于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的服装主要是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还能勉强维持生存。

[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25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