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尚”甩掉了根本品质
据悉,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消协依法对飒拉商业(北京)公司经销或生产的ZARA部分产品先后进行了3次服装产品比较试验,3次均被质检机构认定不合格,北京市消协为此先后3次对该公司进行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却始终未得到该公司明确的回应与表态。
2009年12月21日,北京市消协委托中国商联会纺织皮毛质检中心进行了北京羽绒服市场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来自ZARA的一款大衣,标称含50%羽绒,实测含绒量仅有40.5%。
2010年1月30日,北京消协针对53种羽绒服和1种外套大衣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逾三成产品不合格,其中ZARA的一款标价999元的外套,标称填充物70%羽绒,实际含绒量仅51.1%。
2011年4月10日,由北京消协委托,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对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9个省、市54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57种休闲裤样品进行了检测,ZARA的一款休闲裤被检测出色牢度不合格,且耐酸汗渍、耐碱汗渍、耐湿摩擦3个项目不合格。另外,其吊牌标称含羊毛20%,实际含羊毛量仅10.6%。
ZARA两年内7次上质量黑榜,然而,面对质疑ZARA却屡屡沉默以对。但“质量门”不仅仅是ZARA的专利,据业内人士透露,快时尚品牌“屡教不改”,包括H&M、GAP、C&A总是会在“黑榜”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今年4月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H&M婴儿外套下摆部位纤维成分及含量不合格;去年6月,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也曾发布公告称,H&M的一款针织休闲上衣pH值不合格。
几年前,一间工厂完成一张4种款式、4万件服装的订单需要20周。现在,工厂会以每天500件衣服的效率在头5个星期完成2万件;服装上市后如反响强烈,立马加赶余下的2万件。Topshop把生产周期压缩到6周的同时,H&M也不甘示弱地透露,它们的商品从设计到上市仅仅需要3周时间。生产周期的缩短本身就是对保障产品质量的一种考验,而快速扩张更导致快时尚品牌屡出质量问题。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