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械行业与服装行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服装行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缝纫机械行业的好坏。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受欧债危机、中东局势、汇率及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本地的服装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外贸服装更是从年初的大量大单变为只剩小单,甚至不敢接单。“这样的时候,服装企业难有扩产,自然不会有人采购缝纫机械;同时,当行情不太好的时候,服装企业往往会节省开支,缝纫机械的更新换代也就难以提上议程。”福建省缝制设备行业业内人士表示。
行情不好,激化了长久以来隐藏的隐患。福建地区普遍存在的欠款问题,在这个“史上最低潮”,显得尤为突出。“钱难收,收钱难,难,难,难!”德立宝(厦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志宏感慨,这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对于福建普遍存在的三角债问题颇为无奈。
三角债的问题在缝机行业之所以显得尤为突出,与本地的缝纫机械商家多以中小为主有着绝大的关系。上述福建省缝制设备行业业内人士介绍,整个福建省有1500多家针车行,80%集中在石狮,这些针车行规模不一,大的有上百名员工,小的只有两三名员工。如此激烈的竞争,拉低的不仅是销售的价格,更是提高了给客户的欠款。而尽管缝纫机械商家同样可以对厂家欠款,但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厂家却可以依仗规模选择不再让货款拖欠,而中小商家却只能在放弃订单与提高客户的欠款额度之间做选择。两种结果,对中小商家而言,都是苦果。
尽管如此,在这轮低潮中,至今,倒下的缝纫机械商家却还并不多。因为,本身缝纫机械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并不高,不大的店面、零星的工人,多数人选择了勉强支撑。这其中,有些人是在等待下一个曙光,有些人只是为了不让欠款收不回,他们最怕的是服装厂倒闭,服装厂老板跑路,一旦如此,一切将成为零。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