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亮:职业经理人正面临空前的压力,竞争迫使我们必须快速学习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我们需要武装自己,找到自己的“寻枪”路径,若干年前我只是一名汽车推销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了国内一家著名营销咨询机构的策划总监,再后来去了一家国内大型服装企业担任营销副总经理,现在是丝侬的营销总监,一路走来也许运气比较好,之前直接或者间接服务过的公司业绩都能大幅增长。在我的概念里营销人有两种,一种是诗人型,只有头没有脚,另一种是农民型,只有脚没有头,而现阶段的中国营销界某种程度上其实更缺乏农民型的,而我希望自己属于诗人与农民的混合体。
记者:这么多年做营销,有没有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让自己记忆犹新?
施亮:创造奇迹靠的一定是努力抓住机会而不是每天解决重复问题,个人带队策划的案例曾经获得中国艾菲奖(艾菲奖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实效营销奖),做过的柒牌中华立领也曾成功改变中国男装的市场格局,并于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升旗手礼服。哈哈,不提当年,神马都是浮云。
记者:前面谈了这么多关于营销的话题,能用一些简单的话总结一下吗?
施亮:在我的概念里,营销其实都是属于简单的常识的范畴,但要整清楚这些常识却并不简单。比方说今年比去年业绩增长这当然是件好事,可是到了明年业绩没有增长甚至原地踏步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好理解但又并不好理解,因为营销讲究的是合适,恰到好处。目前大部分家纺企业片面追求跳跃式发展,但事实上中国很多行业都是弹簧战加地雷战,你踩上了弹簧,你就幸运地实现了跳跃式;但假设你踩上的是地雷,那就糟糕了。营销就是这样,处处充满了悖论。
记者:我们换个话题,施总在为人处世上有什么经验可以提供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