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说,去年2月份,40支精梳纯棉纱的价格每吨2.5万元,但到了去年11月份,这类棉纱的价格上涨到每吨5万元,足足翻了一倍。现在,这类棉纱的价格又跌到每吨3.3万元,波动频繁而且幅度较大,加上人民币汇率上涨,升值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因此导致不少厂家出现了有单不敢接,客商也不敢下单的情况。”冯金凡认为,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外,近年来工人工资的增幅达到10%-15%,社保支出增加了将近20%,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失去了代客生产、代客加工的竞争力,使我国周边越南、孟加拉国等劳动力价格优势更加突出的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导致我国欧美市场订单流失的情况正在不断扩大。
另外,随着欧洲债务危机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欧元区外围国家蔓延至法国、比利时等欧元区核心成员国,欧元区和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均下降,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形势发展悲观,消费需求下降,也导致了欧盟地区客户收缩了销售市场的预测,观望态度增强,订单变得更为保守。
“一旦外商收紧预测减少订单,企业要减产停产是不得不要面对的事情。”据人士说。
进退两难小型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中小型纺织企业要将销售市场转回国内的话,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更加大,生产成本也会大幅增加。因为他们必须要招聘人才成立自己的设计团队,还要培养市场开拓的销售人员和筹集开拓市场销售渠道的资金。
小型纺织服装企业既然已经“举步维艰”,甚至有个别企业出现了阶段性关停的现象,为何他们不调整市场,把销售市场逐步转向国内或其他地区?恩平市意丹华服装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金凡向记者剖析了他们这类型企业正面临的进退两难局面。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