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零售商业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走向多业态发展的轨道并导致传统百货业的衰落,但很难说那是品牌自营体系与方便购买方式的多业态(例如仓储式卖场)对传统百货业的取代,我个人认为像家乐福这样的大型百货超市实际上可被认为是现代百货业的一种发展。中国零售业发展则是欧美日的混合形式,其他零售业态与百货业的并存和交叉融汇更适合中国的多元多层次社会的人文因素和消费行为习惯,试想我们能改变中国人(特别是女性)相约逛商店的生活习惯吗?所以我对中国百货业今后发展的看法是乐观的,其不会步欧美百货业的覆辙,也不可能走日本百货业的发展道路,我更加认同百货公司与购物中心或购物街结合的共荣发展模式,而不是狭隘地谈百货业或某种业态的对立与兴衰。
再补充一点,对现在广泛将购物中心作为一种零售业态来划分我是持反对意见的,购物中心只能是多业态在空间上的集中。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在中国零售商业中购物中心离不开百货公司,但百货公司可以离开购物中心。
中日韩三国联手跨国合作练内功
对于欧美百货业,中国百货业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毕竟所处的商业环境、文化背景不同,相对于欧美,日韩零售市场的发展态势,是中国百货业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日韩百货业市场服务体系较中国百货业相对完善,但金融危机后,也同样遇到了模式提升的瓶颈,中日韩业界相关人士在寻找突破之路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建立三国的合作同盟。
2010年3月第八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中日韩百货店协会联席会议在京举办,中日韩三国百货店联席会议常务事务局正式成立,我被选为中日韩百货店联席会议主席,日本百货店协会常务理事今井成价担任事务局局长。
我认为,三国百货业市场将通力协作,共同迎接新时代。大家的合作不是停留在理念上,而是已形成了非常严谨的合作机制,甚至打造了一个非常专业化的团队。合作是一个趋势,无论是国内百货店的合作,还是跨国合作。中国百货业需向日、韩百货业学习,尤其要向日本百货业学习。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