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工纤维生产、销售中主要问题:一是原料数量种类庞杂。一些地方存在成规模地经营着上千吨种类庞杂的再加工原料,有纤维或纤维制品下脚料。也有种类杂乱的废旧纤维制品,有的甚至是国家严禁的禁用原料。大多数个体经营户不清楚原料的真正出处和来源,有料就买卖加工,是料就销售利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生产销售秩序比较混乱。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得利益,滥产乱用再加工纤维,有的将禁用原料加工成再加工纤维,有的用限用原料甚至是禁用原料当做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的填充物。这些个体经营户大多数既没有经营证照,又对国家相关法律规章知之甚少,在原料收购、销售、加工等环节既没有建立台账,也没有包装及标注标识和警示语。一些消费者由于不会识别优劣絮用纤维制品,加上价格因素的引诱,劣质絮用纤维制品具有较大的销售市场。农村小商品集贸市场,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周边和小城镇区域,劣质絮用纤维制品销售比较普遍[2]。
近年来,各地对絮用纤维制品的安全性有了高度的重视,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纤维检验局为保证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身心健康,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经贸委、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共同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集团购买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方面,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医院、幼儿园、学校采购的絮用纤维制品检查力度,对这些单位采购的絮用纤维制品进行抽样检查。通过抽样检查,促进各单位履行质量第一责任人的义务,规范采购行为,同时与卫生部门联手,督促完善纤维类医疗废弃物的销毁处理记录制度,堵住医疗废弃物流向社会,消除不法分子生产“垃圾棉”的隐患;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免费检验,抽调技术骨干组成一支服装、絮用纤维制品领域的法律及技术专家服务队,进行了法律法规宣传和现场免费检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
回收再利用废旧纺织品的方法和措施
如何根据纺织废料在加工利用中可能产生的危害,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纺织废料及其再加工纤维在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确保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极为重要。纺织废料安全性控制最有效办法就是从源头开始,在各个环节上对可能产生问题的有害物质及含量加以严格的监控。同时加强劳动保护,一方面可以给长期接触纺织废料的职工打预防针,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对纺织废料进行必要的消毒。由于纺织废料在整个回收利用循环链中会出现各种生理学问题,包括废料收集、分类撕破、非织造生产和整理。这些生理学上的问题可联系到灰尘、粉尘的影响,细菌、霉菌的问题和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等方面。因此,对纺织废料的处理我们还应学习丹麦,德国的生态工业园模式,制定相应的规划,采取集中收集、分类管理、综合循环、回收利用的办法[3]。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