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国外年轻设计师掘金中国
2011年11月,一场名为态度的发布会在北京三里屯瑜舍酒吧举行,主角是德国设计师David Ubl、Janine GROSCHE、Ralf SCHUCHMANN。David Ubl这个名字可能对中国时尚圈的人并不陌生,他就是德国版天桥骄子亚军以及2008年汉帛青年设计师大奖金奖得主。
背后:外国设计师中国掘金的事例远非这3人,就连自鸣得意、从不安分的朋克之母薇薇恩·韦斯特伍德也热情的应约上海时装周,这些信息凸显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市场在中国。所以,中国设计师如何快速反应,保卫自己的阵地已经迫在眉睫了。
7、大赛进入升级时代
2011年“真维斯”休闲装设计大赛、“欧迪芬杯”内衣设计大赛、“乔丹杯”运动装备设计大赛、“浩沙杯”泳装设计大赛,“名瑞杯”婚纱设计大赛等无数赛事T台开擂,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旗下大赛已经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并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成功之路。
背后:真维斯设计精英会红红火火、欧迪芬杯启用大赛LOGO欲将赛事打造成为品牌,并将获奖选手服装作为产品尝试销售,这些赛事等已经将大赛的外延和人才整合方面做了大量尝试,服装赛事已经正式进入新版本时代。
8、设计师集体泼墨
设计师陈闻将古代名家书法中局部笔划与山水画的浓淡笔触相结合,构成其书法与山水独特的墨色韵律,其面料本身就像一幅幅现代概念的水墨画,既有传统文化的思想印记,又是现代中式服装的载体。
“旭化成·中国大奖”获奖设计师施杰举行以“书者”为主题的2011/2012春夏流行趋势作品发布会。水墨元素的运用不单是被印在布料上的印花。在施杰的设计下,白色的衬裙外面覆盖了一层富有垂坠感的黑色半透布料,当模特走起路裙子不规律摇摆的时候,水墨仿佛在裙面上流动,水墨元素被动态的表达出来。
背后:在今天很多国际大牌都开始在设计中体现中国元素。但中国人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和理解一直被表面和具象所累,所以这些功力深厚的设计师重新拾起笔来将水墨元素运用到了作品当中,让媒体耳目一新,在2011年这种元素尤其明显,或许在紧张的市场竞争中,设计师希望能够挥毫泼墨放松心情,让服装设计更有文化味,穿着者也能更从容。
9、英伦风风头正劲
10月30日,爱登堡·刘勇2012春夏男装发布会在D·PARK北京会所第一车间举行。此次发布会的灵感来自伦敦的采风,主题“IN LONDON”。
金顶奖得主王玉涛的2012春夏发布由伦敦奥运产生灵感,把2012春夏发布主题定为“奥林匹克·邀约”系列,英式怀旧、雅皮的风格也被应用到设计中,体现轻松、精致、摩登的生活态度。模特个个都有着油光锃亮的发型,搭配上稍短的裤腿或是裙子,正如王玉涛的初衷“演绎俏皮好玩的英伦风”。
背后:受到英伦风袭击的时尚圈,充斥眼前的是无尽的格纹世界。没有哪一季会比今季更来得炫目。英伦学院风也是引导本季复古大潮中的一枚重要“浮标”。追溯到英伦学院风的复古搭配法则,衬衫、领带、小西装和短裙,自然是经典元素,而条纹、苏格兰格子甚至徽章,也是不可或缺的加分元素。但这只是个预演,2012年,英伦风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将更盛。
10、第三性或误导成主流
祁刚在北京饭店发布最新一季作品“悦龙”讲述今天时装雌雄难分的超凡魅力。新锐设计师杨洁今年的春夏男装发布会,大胆地通过女模着男装走秀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了他的新作品。
背后:从Marc Jacobs到Tom Ford,再到老一辈的Karl Lagerfeld或Jean Paul Gautier,他们非比寻常的性取向或同性之恋曾经微妙触动了大众的神经,在中国的时尚圈,虽然并没有设计师拿性取向来说事,但是这种第三性的风尚也暗流涌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