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织造机械生产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定带来行业的裂变,特点是细化(品牌、品类、消费群),技术、销售等资源将会聚焦于优势产品,企业应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强者恒强。目前国产宽幅织机、强力打纬织机等的生产量还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针对国产无梭织机,特别是喷气织机,国家在关税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同时鼓励进口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技术,填补国内高端织造设备的急缺,促进国产设备的再创新。
毛纺设备:老机改造步伐加快
数据
据ITMF统计数据,截至到2010年底,全球长纤维(含毛)设备达201万锭以上,我国占比达44.54%。2010年我国毛纺设备同比增长了近3倍,新增2.67万锭。毛纺半精纺由于规模小、纺纱加工复杂,装备水平还远落后于棉纺,所以利用棉纺工艺路线进行加工已成必然趋势。
1~9月毛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76.53亿元,同比增长15.86%,新开工项目205个,同比下降5.53%。投资拉动着毛纺机械的市场需求。
分析
由于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薄等因素影响,毛纺企业购进先进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主要增添更换的是性价比较高的国产机型。我国毛纺企业一般是集纺、织、染于一体,形成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因每年的羊毛原料数量有限,产能利用率不高,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太关注毛纺设备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提升,造成国产毛纺设备较少,先进设备大多靠进口的格局。目前受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等因素的影响,R250型毛精纺机、H212毛织机等落后设备还在使用。
企业受资金的制约,仅靠市场调节来更新设备,其先进程度远远不够,而且进程会很慢。虽然毛纺行业产业链比较完善,生产量大,但是国产化率较低,特别反映在先进的洗毛、后整理设备方面,而进口设备价格又非常高,企业负担不起。
今年毛纺老机改造步伐仍在不断加快,系列高效起毛机、磨毛机、剪毛机等设备,针对纺织面料的变化,持续技术改进,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延伸至烫光、烫剪、刷毛等后整理产品,成线开发。
麻纺设备:投资增加
数据
1-9月,麻纺织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4亿元,同比增长58.45%,新开工项目88个,同比增长23.94%,增速比上半年分别均有扩大。说明麻纺行业投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分析
目前国内亚麻纺约70余万锭。麻纺机械主要以亚麻机械为主,已保持了几年的增长势头,但亚麻后整理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苎麻纺织工艺技术及装备整体水平也相对落后,其产品以高特麻纱、粗厚坯布等传统产品为主,附加值低。黄麻前纺设备已近30年没有更新。开发高端麻纺纱线,需雄厚的实力和大量的投入,麻纺机械市场潜力很大。
亚麻规模在国际上最大,我国亚麻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地区。今年由于欧美经济的衰退,亚麻市场出现较大滑坡,亚麻机械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利用苎麻和棉纺设备进行干法纺纱,不仅提高了纺纱效率,改善纺纱的劳动环境,还使成纱细度提高,柔软度增加,拓宽了亚麻产品的应用领域。当前,麻纺纺纱系统逐渐向棉纺靠近,纺纱加工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麻纺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
纺织器材专件:市场波动不大
数据
1~9月,纺织器材辅助装置及附件进口7.23亿美元,同比增长36.23%,比上半年回落15.54点。出口4.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46%,比上半年回落8.29点。
一些器材企业也感受到了这种增长的变化。常德纺机今年累计销售摇架330多万套,上销330多万只,弹簧和气加压摇架产品都呈现出良好的产销形势。
分析
今年市场的波动对纺器企业没有造成过多的影响,大多数企业都保持着产销两旺的态势。在市场销售不畅时,纺器企业就开拓市场,加大品种的更换频率。今年由于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使许多纺企从原纺纯棉纱改为纺化纤纱,相应一些器材就需要及时更换,这就带动了纺织器材的销售。
纺器行业未来的发展,首先是要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效率将至关重要,纺织器材的开发和生产必须满足这一要求。其次是我国每年仍有相当部分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国产纺器在材料精度、产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进口器材还存在差距,应尽快赶上。第三是推进和完善纺织器材产品的标准制定,或引进借鉴国际标准。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