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眸:
中国品牌服装逐鹿俄罗斯市场
惊变指数:★★★☆☆
对于拥有1亿多人口,且轻工业并不发达的俄罗斯市场来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具有绝对性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制造商踏上了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以定位中高端的产品抓住俄罗斯市场的全新机遇。现在的雅宝路市场,其中80%的商家都有自己的品牌,而且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商家们推广品牌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记者评述:一个国家往往是靠产品树立了国家的形象。而产品更应该是以其自身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赢取消费者的喜爱以及市场的信赖。我们能看到,以出口俄罗斯为主营业务的京珠盛世集团建立了百余人的自主品牌设计团队,雅宝路的商家们也会拿着自行设计的纸样与外商反复研究,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中国出口商品的变化赢得了俄罗斯消费者的肯定,中国的纺织服装品牌也正在赢得俄罗斯采购商的青睐。
高端制造谋变
事件回眸:
小众高端展会把脉中国市场
惊变指数:★★★☆☆
在今年春季几大展会举办期间,同属于小众高端的第一视觉(Premiere Vision)中国面料展和日本制高级面料展都呈现出“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的变化。展会上,除了展示精湛工艺与设计感十足的面料产品外,国外高端面料的制造也开始更贴近中国本土化的需求。包括为中国客户量身定做的面料颜色样卡,以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牡丹花图案的丝绸面料。
记者评述:在中国纺织服装业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市场对多元化、高端的面料是有需求的。但如何把握这种需求是各国高端纺织制造商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PV展和由天津新的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主办的日本制高级面料展上,越来越多的国外制造商开始了专为中国市场的创新。他们意识到,为中国制造并不是为一时的订单随便开发出几款产品,而是应该希望倾听中国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声音。将法国设计、意大利品质、日本制造的精髓与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融合,这样的产品才能深入人心。
结算方式困变
事件回眸:
人民币跨境结算遭纺织业冷遇
惊变指数:★★☆☆☆
国际货币汇率的不稳定及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的压力,让纺织出口企业面临诸多贸易难题。为此,政府大力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线路图愈发清晰可见。从4月份在海南三亚举行的金砖五国峰会,到5月份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中、日、韩三国财长会议,“本币结算”成为各国财政大臣提及的高频词汇。7月份,我国与老挝本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又迈出了新的一步。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承受着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及成本压力之苦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无疑将从中获益。但一些企业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颇为冷静。
记者评述:人民币进行跨境业务结算能有效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与美元走势的波动程度相比,人民币币值较为稳定,企业的预期收益更能得到保障。但是现在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外贸市场毕竟是“买方”市场。我国出口商在跟外商的谈判中普遍处于劣势的地位,选择哪种结算货币主要是由外商说了算。此外,人民币与当地货币兑换的情况,客商所在地的银行对人民币的持有量,以及当地银行兑换人民币汇率的情况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外商的“包袱”。要做到全面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纺织企业与外商之间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认知与磨合过程。
新兴市场锐变
事件回眸:
东盟跃升第四大纺织品出口市场
惊变指数:★★★★☆
2011年,中国-东盟自贸区(CAFTA)的建立已进入第二年,作为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自贸区的实施推动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东盟正式超过中国香港成为我国纺织品第四大出口市场,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快速增长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降低双向关税的效果正逐渐显现。
记者评述:在201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成绩单中,东盟市场的表现突出。毗邻的地域优势为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纺织贸易提供了先机。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10国的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东盟主要国家自中国进口的纺织产品税率整体上大幅降低,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加快了东盟经济的复苏步伐,使其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也带动了对纺织产品的消费需求。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