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纱线销售不畅,部分纺织企业开始计划元旦、春节放假事宜,降价促销的意愿占据上风,棉纱和涤纶短纤价格均小幅下滑。12月23日,32支纯棉普梳纱报价2585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跌幅0.1%;涤纶短纤报价11250元/吨,较上周下跌80元/吨,跌幅0.7%。
展望后市,国际棉市压力难减。欧洲央行推出长期再融资行动,意大利顺利通过紧缩议案,看上去欧洲的“高危警报”已经解除,但流动性危机仍将在欧洲外围地区泛滥,12月22日穆迪将斯洛文尼亚本币和外币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至A1级,而同属中东欧国家的匈牙利、拉脱维亚也面临较高的外部融资风险。美国商务部12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1.8%,低于上个月首次修订后的2%。在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没有太大起色的背景下,棉花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明显释放,加上基本面供大于求的格局无法“撼动”,预计国际棉市短期内压力很难减轻,棉价弱势振荡仍是大概率事件。
国内棉价或维持平稳运行。政策面上,中国人民银行12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较上月减少279亿元,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净减少,这将进一步打开央行货币政策微调的空间,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的可能性加大。基本面上,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1年11月,我国棉纱净进口量为6.38万吨,同比增长8.01%;棉布净出口量为6.35亿米,同比减少4.78%。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纱布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正不断减弱,将进一步制约纺织企业用棉需求。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12月23日,全国新棉销售率为46.3%,较往年同期均有提升,但剔除收储因素的销售率仅为19%,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下降15.7个百分点。基于以上分析,尽管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货币环境有望进一步趋暖,收储政策仍在稳步推进,但纺织消费疲软,棉价在多空博弈之下或将维持平稳运行。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