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展会报道 >正文

哈尔滨国际时装周举行 中国新锐时尚发布基地落户冰城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1日

由于中国服装协会将“中国服装新锐时尚发布基地”落户红博西城红场,令哈尔滨紧紧锁定了服装产业链中创意、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而深圳作为中国时尚服装加工的潮流之地,迫切需要最新锐、最时尚的设计和理念。深哈携手,可谓强强联合,更是两地寻求经济发展增长点的一个重要契机。

深哈两地联手,不仅改变着旧有中国服装通路的格局,更在开创全新的新商业经济模式,致力于为中国服装业在“后配额时代”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也将为促进中国时尚业的发展、开辟品牌孵化、推介展示及拓展营销通路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诠释出南北时尚、资源整合、国际通路的深层次内涵。

“老厂房”呈现国际时装周

世界上,目前利用老工业基地厂房改造,建设成为时尚策源地模式,是前卫、时尚的写照。如今,在哈尔滨的哈西大街299号西城红场,一片改造后的“一五”计划的老厂房“发·现”2011哈尔滨国际时装周的主场地。

红砖尖顶的老厂房,超大的空间里写满了历史的故事。选择在红博西城广场的老工业厂房里进行时装发布,厚重历史与当今时尚的激情碰撞,成为了本届时装周的一大亮点。这也是当前国际时尚品牌发布秀最先锋、最迷人的创意。

作为老工业基地,哈尔滨的老厂房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当年闻名全国的“蚂蚁啃骨头精神”就发源在红博西城红场。时装周上,ODBO、邓达智、EACHWAY、JIE.SI杰施、娑尔、Ed Hardy、AIMER、姜茶、COMME LUN、QINNKO等品牌秀让这个空间更有韵味。

记者手记

哈尔滨:拥有独立的时尚态度

12月下旬,在冰城哈尔滨最冷的季节里,哈尔滨国际时装周迎寒上演。哈尔滨这座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从来就不缺乏时尚的气息。百年来的中西文化渗透,让这座城市拥有了独立的审美。在这座教堂多于寺庙、欧式建筑多于中式建筑、面包多于馒头、香肠多于红烧肉的城市里,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时尚态度。

哈尔滨曾经是一座工业化的城市,建国初期,作为新中国动力工业的先驱,哈尔滨的万人国企“三大动力”成了共和国的掌上明珠。

这些工业旧址为哈尔滨的时尚基底又增加了一抹色彩,本次时装周的主场地西城红场,就是一片改造后的“一五”计划的老厂房。一个融合工业色彩与西方时尚韵味的时尚广场将在这保留的10万平方米厂房基础上建成。

中国服装新锐时尚发布基地,落户哈尔滨或许是对这个城市时尚态度的认可,也表明了这座城市对新鲜事物的宽容态度。

在哈尔滨的街头有很多风格各异的小店,与其他城市街头被大品牌简单复制不同,这些店面中几乎没有耳熟能详的品牌店,多的是综合了店主审美的独特小店。记者分辨不出这些店里的内容来自哪里,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属性,但是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时尚,经过店主的细心整合后,都代表了店主的风格。

哈尔滨的城市风格,是中西融合的,哈尔滨人的穿着风格是独特的。他们用性格里的直爽,直接地将自己的时尚态度表达在衣着上。

就像深圳品牌ODBO的负责人在采访中所说的,哈尔滨不像其他很多城市那样一味追求舶来的审美(或欧美或日韩),哈尔滨是一座有着自己的时尚态度的城市。这里需要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品牌。

在并不温暖的公交车上,一位女士拿出刚买的新衣,一件件欣赏,她温情而满足的神态,让记者了解到时尚在这座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并不靠前的城市里,是一股多么强劲的力量。这力量渗透在这个城市每个层面居民的生活中,在哈尔滨人眼中这种对时尚的追求与热爱,是一种态度,一种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的态度。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4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展会报道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