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棉花现货、期货价格于第一季度冲高创下年内高点之后步入漫漫熊途,至10月中下旬触及国家临时收储备预案公布的19800元/吨托底价方才进入震荡筑底阶段。
  1月~2月中期,供不应求是主基调,加之临近春节炒作下游纺织企业的补库需求,郑棉期价在2011年2月份再次创出新高,主力1109合约达到34870元/吨的历史高点。期价在创出新高后,高棉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郑棉于2月份见顶之后便开始一路震荡下跌。
  出于保护产业链的初衷,政府在4月份开始干预市场,出台了新年度的收储政策,但规定的19800元/吨的收储价在当时28000元/吨期价下,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加大了期价下跌的压力。期价的跌势一直持续到9月份开始收储,期价也跌到了2万元/吨附近,在收储价格上方并且靠近收储价格的位置。此后虽然棉花基本面仍旧疲软,但在收储价格的支撑下,郑棉期价持续运行在窄幅震荡区间内。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