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本次澳展三天的展览共接待客商2851人次,成交2185多万美元,其中服装类占成交总额的57.60%;家用纺织品占15.54%;服饰类占5.55%;面料类占10.85%;其他类别占10.46%,主要为鞋类、箱包、户外用品和家居饰品等。比较受欢迎的细分产品包括男西装、女装、婚纱、工作装(荧光安全服)、帽子、沙滩装和箱包等。“澳大利亚市场的需求差异性较大,因此具有特色的产品更能迎合这一特点。”据王宇介绍,此次江苏拜特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参展产品雨靴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产品设计新颖、种类丰富。在该公司27平方米的展位内,总能看到络绎不绝的客商。
小订单蕴藏恒久商机
在众多出口商眼中,澳大利亚的纺织服装订单有个特点,那就是订单量小,单个品种订单常常只有几百件。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数企业也表示,此次展会接到的订单基本集中在200件~300件。这不由得让记者心生疑问,对于做惯大单的出口商来说这是否具有吸引力呢?在记者的追问下,参展企业代表坦言,订单虽小,却蕴藏着量化之外的商机。
青岛亿蕾纺织有限公司此次展出的主要是家纺产品。该公司总经理王林认为,每个出口市场都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仅凭订单量来衡量市场的发展前景。“虽然澳商的订单量不大,但该市场的订单源相对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仅这一点就是目前欧美市场不能比拟的。而且与欧美客商相比,赢得澳商的信任也比较容易。”王林表示,目前他正与三四个在展会上结识的客户进行接洽,其中两个客户已表现出了深入合作的意向,双方可能在未来开展一些长期的合作项目。
南通江源的总经理郭琪华对记者说道,“我们有一位客户,他每单的服装总量只有50件~60件,但是价格却可以比一般欧美客户高出20%。另外一位客户,其每单虽然只有300件,但是他一年给我们的订单额能达到20万~30万美元,而且他在澳大利亚拥有数十个销售网点,订单需求比较稳定。”
除了订单稳定、价格承受力高的优势外,澳大利亚市场还蕴藏着其独特的商机。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大洋洲的商业中心,澳大利亚的市场销售渠道十分发达,从百货商场、超级市场到专卖店、连锁店以及零售商业网点和厂家直销、邮寄销售、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一应俱全,澳大利亚的很多产品都会转口到新西兰等其他国家,而且澳大利亚与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商业往来也十分频繁。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在把澳洲看成最终消费地的同时力争通过澳大利亚间接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那么,澳大利亚市场就又涌现了新的商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