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现在是该动真格的时候了。”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常山纺织开始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方向就是产业用纺织品。”马韵杰说。
德州华源生态是少数没有受到此次困难影响的企业之一,原因就在于公司坚持多种纤维混纺的产品结构,用棉量只占总产量的20%。该公司总经理张兰峰介绍,“尽管现在环境不好,但我们的利润水平与2010年持平。”
帛方纺织也由于非棉产品比例大,有效规避了此次棉价大幅波动造成的风险。帛方纺织布的订单70%排到了2012年4月份,副总经理张鸣介绍,“公司产品多为超细旦和差别化纤维,欧美市场不景气,公司又拓展了新兴国家市场。”
在很多企业感到订单不足时,鲁泰纺织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1月份。公司已经按照目前棉价买了不少棉花,经理杜明对未来的市场信心十足,“后市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有信心。”
山东华兴纺织也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就是“两低一高”。该公司总经理徐爱清解释说,“两低”就是确保原料低库存和棉纱低库存,“一高”就是资金运转效率高。实际上,华兴公司建厂24年来始终保持应收账款为零,确保了资金周转顺利。
逆势中要调整,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调整方式是向科技和品牌方向发展。山东如意刚刚与韩国以及日本合作,在重庆万州新上了25万锭紧密纺生产线。该公司副总裁王强说,“我们在2012年将更加注重淘汰旧设备,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
行业平稳运行还需政策支持
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这也是企业家的共识。座谈中,企业家们还对统一棉花进销项税、降低企业税负、及时合理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特别呼吁国家加大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平抑棉价的大幅波动。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强调了纺织业在“十二五”中的作用,纺织业依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家扩内需方针下,国家将会对纺织业更加高度关注。随着高端纺机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随着新型纤维和特种纤维在新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纺织业不再仅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棉花政策时,王伟认为,纺织业发展好了,反哺农业的能力也会加强,因此政策的出台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际情况。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建议国家对棉农直接补贴,可以选择在新疆进行试点。王天凯认为,棉价大幅波动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调控政策应着眼于避免棉价大起大落,并且要保证国内外棉价接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