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纺联集团综合管理部部长秦丕涛表示,如今在青纺联,有两条必须达标的“硬杠杠”:“管理人员必须熟知当今流行的各种纤维材料,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各种纤维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而实际上,青纺联当前以纤维科技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正是青岛纺织深化改革的最大成果。“我们依靠百年积淀的工艺技术优势和近年调整形成的创新能力,从产业链的最前端入手,开展高端纤维的研发攻关、生产制造,然后通过以工厂为基础、研发和品牌并重的"哑铃型"、一体化发展,带动纱线、面料、家纺、服装等整个价值链的提升。”闫勇阐释。
据统计,青纺联去年利用高档特色纤维试纺试织的纱线新品种多达5000个,成为唯一的国家级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以天线、莫代尔等纤维为元素混纺的新型纱线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3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功能性纺织品专家”。
不断强化的盈利能力
当以新型高端纤维为引领的功能性、差别化产品渐渐成为主力时,青岛纺织的抗风险能力全面增强。去年,在青纺联使用的纤维材料中,棉纤维只占20%左右,其他的大多是天丝、木代尔、竹纤维、绢丝、大豆纤维等高档特色纤维,而这些纤维的“含金量”远高于棉纤维。
“去年每吨棉纤维的市场价格大约为2万元,而天丝、莫代尔每吨价格却可达3万元,羊绒纤维每吨价格更是高达30万元,用不同纤维生产出的产品,其附加值不可同日而语。例如,我们用天丝等高档纤维和多组份技术生产出的面料,利润率至少比同类普通面料提高10%以上。”青纺联一位技术人员说。
而与高端产品与技术相比,更能提升纺织业利润的,则是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相关数据显示,由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品牌,虽然我国服装业的产量已占到全球1/4,但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
“在纱线、面料领域,我们的产品90%以上都主打"青纺联"品牌,目前在业内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后,我们将全力打造家纺、服装自主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地强化青岛纺织的盈利能力。”闫勇表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