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美国债务问题才略为平息,欧债危机又蔓延到意大利与西班牙。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有所抬头,这让国内一些人士期盼中国可能会适度放松宏观调控力度。不过多数分析师预期,目前国内物价指数高企,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短期内政策面至少不会放松。
从2010年1月起,中国央行已经实行了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21.5%),5次加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利息为3.5%)。在降通胀、保民生的前提下,若统计局公布数值高于预期,将进一步加大央行再次加息、或推出其它紧缩政策的可能。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表示人民币估值仍然太低。不过,消费者物价节节攀升已帮助修正了先前人民币低估的问题,经常项目盈余造成的升值压力也已下降。通胀不降,人民币甚至可能开始出现高估的样子。
自2005年以来中国每年允许人民币升值5%,只有在2008-2009年间暂停升值。从理论角度来看,人民币已经不便宜。今年5月,我去了趟美国,发现美国的物价水平在某些层面上来说,比中国更便宜。在北京王府井,喝一杯咖啡或茶的花费并不亚于纽约。住房等非全球市场决定的价格依然没有下跌。公用事业费等上涨,都降低了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哪怕名义汇率未变。
(四)中国毛纺制品的出口压力。
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造成的全球“股灾”让人心惊肉跳,下一步是否会引发全球货币“贬值竞赛”同样值得关注。由于美国是我国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后,加上经济复苏受阻造成美国消费需求萎缩,中国对美出口难以摆脱出口放缓、依赖出口的企业开工不足的风险。同时,昂贵的原料价格也影响了出口价格的接受程度,影响最终客户的下单决心。
(五)羊毛供应情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利奴羊毛生产国——澳大利亚羊毛产量预测委员会在8月初发布了最新的2010/11年度羊毛产量预测。2010/2011年度羊毛产量为34.5万吨,同比增长0.6%。2011/2012年度羊毛产量为35.5万吨,同比增长3.1%。经历了去年的上涨行情,原有的库存羊毛已经销售一空,实际能够上市的羊毛数量显然不会超过预测数量。
其他主要产毛国家如新西兰、南非、乌拉圭等均预测羊毛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最新统计,各国的羊只数量已开始有所上升,但对羊毛产量增加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支持。因此,供应短缺的问题还不能如棉花那样通过扩大播种面积,迅速解决供应问题。这就引出下面一个因素——羊毛与其他纤维的竞争力的问题。
(六)羊毛与其他纤维的竞争力。
国际毛纺组织信息委员会主席Chris Wilcox先生关于这一问题,在多年的数据积累基础上,为大家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模型。根据他的模型,如果羊毛价格与棉花价比超过多年平均4.5,与化纤价比超过多年平均3.65,羊毛价格的竞争力就会下降。
目前羊毛与棉花的价格比超过了5.6,与化纤的价格比超过了5.4,这就意味着在后期在市场供需变化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中用毛比例的下降,羊毛会被其他可代替纤维所替代,羊毛的需求量下降,价格有下跌的可能。
(七)中国企业的库存情况。
在羊毛价格高位运行之际,原料上游企业由于承担了更多的市场风险和资金压力,按订单购买原料的理念越来越被接受。在毛条加工环节显然也不会大张旗鼓做库存。
由于去年羊毛价格的上涨导致很多中下游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措手不及,今年上半年很多企业也陆陆续续的提前进行了原料的储备。据WIND资讯统计,在已公布的14家纺织业上市公司中报中,除了3家ST公司外,其余11家的原材料库存皆超出2千万元以上。部分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都高于1亿元以上。
近几个月半精纺、粗纺市场需求趋弱,整个行业处于淡旺季转换时期,产成品存货处在一个相对高位,这就使得前几个月纺织行业大量增加的原材料库存难以及时消化,所以总体企业的原材料库存量依然较高。
本年度澳洲开拍的第一周,恰逢美国债务危机导致信用评级下降事件的爆发,一周内股票市场、汇率交易、羊毛拍卖都经历了一次急速”过山车”。也适时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当前的羊毛贸易已今非昔比,全球任何一个突发事件势必对市场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国内许多企业多年形成的一种“买涨不买落”的心理状态,新贸易格局必将对国内的毛纺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在此友情提醒大家应该冷静观察市场的变化,充分分析供需关系和发展动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考虑出手时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