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本市还将在工艺美术领域、造纸及包装领域、塑料领域实现提升发展。
布局:将建四个国家级轻工产业基地
本市将在“十二五”时期,着力建设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一批区县特色轻纺产业集群。
一、建设国家级粮油产业基地。以临港工业区为核心载体,形成粮油产业链。到2015年,临港工业区粮油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压榨油和400万吨精油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
二、建设国家级自行车生产及出口基地。以武清中华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区和天津滨海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园为核心,发展自行车、电动车整车、零配件等制造业。利用口岸资源,提升高档自行车及电动车出口份额。发展自行车会展、商务、研发、休闲、运动等配套服务业,形成以整车组装、配套生产、文化展示、产品贸易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市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辆,出口达到3000万辆,成为我国产业规模最大的自行车产业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建设国家级高档手表产业基地。以空港物流加工区“海鸥工业园”为核心,推动手表行业由“技术领先”向“产业领先”转化。到2015年,成为世界同行业规模最大的机械表机芯制造基地和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档手表生产基地。
四、建设国家级石化原料深加工产业基地。以南港轻纺工业园为核心,以百万吨大乙烯项目为龙头,围绕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原料,“就地吸收、就地消化、就地生产”,发展高档纺织、日用化学、塑料制品等轻纺产品,成为北方重要的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基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