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散去,2011年的欧债危机又带来了一股“寒流”。在欧美经济衰退、人民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国外市场刚性需求大幅减少,由此带来的便是我国出口市场的整体疲软,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产业,在这次的出口“寒冬”中也未能幸免于难。
近期,在一项针对600家国内出口企业的调查中,66%的受访企业表示过去数月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有所下跌;亚洲纺织联盟声称,2011年的1-9月份,美国从全球进口的棉制品,同比减少了11.18%;来自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1-9月我国棉制纺织品和服装累计出口663.7亿美元,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出口额环比下降高达12.83%;其中,9月当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229.8亿美元,出口增速跌破20%;与9、10月份相比,11月份,纱、布出口订单减少,价格持续走低,而同期国际市场的纱、布跌幅均高于国内,我国订单流失严重。
尽管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金额仍然保持着较好增长,但是在欧美市场出口增长速度的持续减缓已是不争的事实。纺织服装业的出口,与往年相比,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局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对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做了具体的分析:2011年纺织品服装业的出口金额虽然保持增长势头,但是这种增长并不是量的增长,而是价格因素的拉动。价格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的上涨,这其中,原材料的上涨成分又占了绝大比重。这样的价格上涨并不能带来多少利润的增加,而且时间也不会持续太久。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