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重点领域产品的研制,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服务。本次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加强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造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和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等六大类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以满足国民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的需求。我们认为,将十六大类产业用纺织品缩小为重点发展六类产品,不仅明确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使拥有相关产品技术和市场的企业获益。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供应链速度
服装和家纺类纺织品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使得上述两项产业成为纺织工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盈利能力最强的行业。虽然行业内也涌现出一些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但从国内整体销售格局看,前十大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偏低,表明行业仍有很大的整合空间。“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重点实施品牌建设工程,通过制定我国服装家纺品牌发展战略,建立品牌企业统计、跟踪及评价体系。力争通过多层次营销网络的拓展、推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运用、引进和受让品牌资产来实现品牌扩展和延伸等措施,重点培育100 家左右创新能力强、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高、企业经营效益好的服装家纺企业,并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尽快形成一批国际化服装家纺品牌。另外,对于研发设计方面,规划也着重提及要培养纺织品服装设计师队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和借鉴时尚文化,提升自有品牌价值,支持企业建设产业链集成创新技术中心以加强创业产业化力度。我们认为,规划较为清晰地点明了服装、家纺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批研发能力雄厚、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强和销售渠道运作娴熟的行业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品牌的国际化延伸而受益。
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纺织工业也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尤其是印染行业,排放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制造业排放总量的前五位,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不到10%,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十二五”规划提出,国家将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 年本)》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棉纺织、化纤、印染等行业落后产能退出,力争“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印染产能60 亿米,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 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 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 年下降10%;同时,鼓励企业加快环保、循环利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使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 万吨左右。我们认为,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行业资源向大企业方向聚集;同时,资源循环利用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行业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