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的纺织品牌建设工程涵盖:重点推进服装、家用纺织品行业品牌建设;加强企业设计研发中心建设,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系统应用;采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加强信息化集成系统、大规模定制技术的开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快速反应体系,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建立品牌统计、评价、跟踪体系,开展服装家纺品牌企业创建工程。
聚焦四大重点领域
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高端纺织装备制造、高性能产业用纺织以及传统纺织分行业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
在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上,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扩大产品的差别化比重,实现常规化纤产品的优质化;大力发展涤纶长短纤仿棉技术,高仿真仿棉纤维占涤纶比重达到15%;鼓励发展碳纤维(PAN基)、芳纶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促进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到“十二五”末期,化学纤维占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达到76%,化学纤维差别化率由2010年的46%提高到60%以上。
在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制造业上,紧密围绕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纤维成套工艺技术装备,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成套工艺技术装备,全流程智能型纺织自动化生产线等各类高端纺织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到2015年,30%以上的主要纺织机械产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其中纺纱机械、化纤机械等主要产品力争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万吨级聚苯硫醚(PPS)长短纤维成套生产线、芳纶1313及1414纤维生产成套设备、碳纤维成套生产线等差别化,高新技术纤维装备、自动连续化棉纺成套设备、全自动转杯纺纱机、新型苎麻设备等高性能纺纱和织造设备,新型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新型水刺成套生产设备、非织造布后整理成套设备等新型非织造成套设备,以及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等均被确定为今后五年纺织装备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聚焦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高端医用防护纺织品以及交通工具用纺织品等,重点开发原创核心技术,以新能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为重点,集中推动非织造、经编和立体成型编织、功能后整理、复合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到“十二五”末,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或将达到1290万吨,占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为25%。
圈定传统纺织分行业的未来发展重心成为《规划》的一大亮点。未来五年,我国将提高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资源利用水平,加强高效、节能新型纺纱、织造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实现纺织产品的多样化和高档化。举例来说,棉纺紧密纺纱达到2000万锭,棉纺无梭织机占有率达到65%,复合纺、赛络纺、嵌入纺等新型毛纺技术推广应用比例达到60%以上,织物自动监测和分析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0%。
多层次保障“落地”
为确保上述一系列目标任务的真正“落地”并取得实效,《规划》从产业、财税、金融政策以及行业标准和原材料保障等诸多层面提出了七项具体保障措施。
在产业政策体系上,修订和完善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和污染物排放量大项目的准入管理;引导纺织企业理性投资,促进转型升级;鼓励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发挥纺织工业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完善高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等。
为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中将纺织机械、新型纤维材料及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作为重点予以支持;建立鼓励纺织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兼并重组、产业转移相结合的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纺织产业集群区内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稳定纺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等。
为用好金融支持政策,优先支持新型纺织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产业用纺织品、品牌服装和家用纺织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投融资券等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能力;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
纺织服装作为出口导向型行业,贸易环境改善对出口企业的意义非同一般。“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保持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政策的相对稳定,确保及时足额退税;进一步改善进出口管理、通关便利化、外汇管理,加强对重点出口市场的跟踪监测,及时发布进出口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支持纺织企业“走出去”,重点支持企业在国外建立原料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
在强化行业标准上,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标准协调配套,加强产业用纺织品与医疗、建筑、交通等下游应用领域相关标准和使用规范的衔接;同时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完善并提升纺织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时至今日,去年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仍然令纺织行业心有余悸。为加强原材料保障,《规划》特别指出,要完善棉花供需宏观调控机制,改进棉花进口配额管理,促进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加强棉花、羊毛、麻类等纺织原料的品种改良和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稳定棉花种植面积。
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小觑。“十二五”期间,纺织行业协会、商会不仅要进一步加强行业研究、规划和管理咨询服务,组织行业调研,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诉求,还将致力于推广行业先进技术,注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相关报道: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2012年将延续两位数增长
日前从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获悉,作为纺织工业的重点突破领域,2011年产业用纺织品增长较快,2012年的增速将超过两位数。
当前,我国传统纺织服装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等要素挑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重要举措之一。
尽管当前产业用纺织品2011年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协会人士预计,“在各方面的重视下,增长速度有望超过两位数。”
协会人士指出,2012年产业的发展形势依然乐观。首先,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环境下,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据协会人士介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目前产业用纺织品的出口占比不足20%,因此不容易受到2012年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该人士表示,今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两位数增长较有保障。
根据工信部此前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总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