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推动产业转型:大朗谋建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区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3日

佛山市南庄镇在1988年引进第一条陶瓷生产线,陶瓷业自此在南庄镇迅速长成“参天大树”。大朗毛织行业发端于1979年,并迅速发展成为该镇支柱产业。

历经多年的发展,大朗的毛织业和南庄的建陶业在全国同行中脱颖而出。2002年,南庄镇被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冠以“中国建陶第一镇”的称号,而大朗镇也在2003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羊毛衫名镇”桂冠。

大朗镇和南庄镇分别依靠毛织和陶瓷这两大传统产业强镇富民的两个特色镇,在经济发展的征途中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然而在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南庄镇显然比大朗镇迈出的步子更大更阔。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南庄陶瓷行业的转型升级,南庄陶瓷人敢想、敢谋、敢干的实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更是值得我们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借鉴。”带领大朗考察团赴佛山学习的大朗镇委委员韩暖渠说,南庄镇从1988年发展陶瓷产业,从鼎盛时期的75家陶瓷企业到转型升级后的13家,从单纯建陶生产到现在5000多亩区域从事研发、设计、销售的总部基地,南庄陶瓷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成功实现了飞跃和提升。

韩暖渠说,大朗镇正在谋划建设的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区与南庄镇建设陶瓷总部基地异曲同工。他希望参加活动的大朗毛织企业家、各社区、单位负责人能够从“南庄经验”得到启示,把大朗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区真正打造成为毛织产业研发、设计、销售中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毛织服装品牌在大朗集聚。

-声音

南庄与大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的陶瓷产业与大朗的毛织产业其实都同属于劳动密集型、高耗能企业。南庄镇陶瓷企业进行产业“双转移”转型升级工作力度的确是比较大,对于一些应该转移出去的工序、生产线毫不留恋予以转移,而把技术、研发、销售等环节留下来并做强做大,这是值得大朗毛织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大朗毛织产业接下来的转型升级当然也还必须要多学习其他各行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大朗的实际,找准方向,把毛织产业的研发、设计、销售等环节留在大朗并发展壮大。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陈锡培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