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端订单向东南亚转移
目前,由于受综合成本上升以及汇率影响,很多企业不敢接单。一些中低端的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而且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现在江苏服装加工企业都已开始逐步向高附加值订单转变,并逐步扩大国内品牌订单比例。但是员工不大愿意做小批量、要求高的服装。另外,国内品牌的订单量也在下降,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国内服装品牌库存太多,大多在消化库存,造成新订单下降。
此外,服装企业融资较困难。现在,很多银行把服装产业定位“高危产业”,企业贷款难,但企业的技术改造、人才引进、发展自主品牌都离不开钱,靠企业自身资金很难进行,希望国家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自主品牌建设方面给予财政支持以及税收支持。
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两地服装企业大多进行了产业转型升级,更新硬件设备,实现“两化”融合,并通过优质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开始从OEM向ODM转变,由数量增长向价值增长转变。
大部分企业开始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同时整合产业链,实现联合、协同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这方面使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产业转移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企业将工厂开在河南和安徽,导致运输成本提高、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
一些加工企业开始走自主品牌发展道路,但还处在摸索、试水阶段,采取“不着急、不泄气、不停步、不冒险”的态度。企业想实现品牌之路,但缺乏品牌运作的专业人才,对品牌的发展道路缺乏正确的认识,找不到有效途径。
目前,虽然整个形势不太理想,但大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还是充满信心,认为服装行业是个朝阳产业,市场依然存在,发展的好坏主要还是靠企业本身。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关注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装业。在税负、出口退税、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并且要重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给企业树立发展信心。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