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十二五”规划解读:增速下调突出结构优化

来源:亚洲纺织联盟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1日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经过多轮论证和修改之后,于近日发布实施。为了帮助业界学习了解《规划》的精神实质,笔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就业界关心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答。

《规划》中对于目标的设定有哪些新的特点?

工信部:《规划》确定了总量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再上新台阶五个方面的目标,体现规划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从指标的变化上,与“十一五”相比,总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调,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的指标均有所增加和细化。

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6%调整为增长8%,纤维加工总量增速由“十一五”年均增长9.5%调整为4.5%。总量指标的设置主要体现了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要引导纺织行业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质量、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

创新能力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综合指标,“十二五”期间提出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研发投入是此次规划增加的指标,提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不足1%提高到1%以上,研发投入是实现创新的基础保障,是衡量一个行业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2010年我国化纤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的水平,但传统纺织业只有0.55%,服装行业更低。必须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结构调整指标:结构调整指标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内外市场结构三个指标。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了区域结构、内外销市场结构两个指标,并且指标数值变化幅度较大。

产业结构上,将产业用纺织品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总量达到1290万吨,净增量占纤维加工总量净增量的48%。“十一五”期间,产用纺织品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比重由13%提高到了20%,“十二五”时期达到25%是比较高的指标,这个指标已经接近欧洲平均水平,从加工规模上也位居全球前列。

区域结构上,规划提出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纺织产值的比重由17%提高到28%,虽然该指标是指导性的,但体现了纺织行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产业转移的政策导向。2011年1~11月中西部纺织工业产值比重已经接近20%,“十二五”开局第一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86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