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聚焦“两会”:营造纺织产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需要明确的是,减轻企业负担、出台鼓励政策与构建公平、透明的外部环境并不对立。以广东东莞为例,当地有成千上万家的小微企业,当地政府也认为每年关停两三百家企业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一种常态,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我们希望这些关停企业是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优胜劣汰,而不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和待遇。

企业是产业的基本细胞,小微企业是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的因子。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目前来说,政府在真正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记者:和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纺织服装企业享受的优惠少、扶植少,在转型升级、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过程中,目前遇到了哪些问题?

王天凯:我们常讲,在趋紧环境下,要鼓励企业升级转型,走品牌化道路。纺织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有能力做自主品牌并将自主品牌做大做强的毕竟是少数。在广东,一些企业向调研组反映,做品牌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心血太大,一旦开始,就“如同两只脚踏进了泥潭”,拔不出来,往往是“饭烧到一半,柴火已经用尽”。

放眼国际,品牌所带来的附加值和影响力有目共睹,而打造品牌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支撑一个品牌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涉及商业模式、营销推广、企业文化、上市运行、资本运作等方方面面,其模式是多元化的,摸索的过程充满了风险。

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健康成长,对纺织服装产业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在红豆、以纯等品牌企业看到,一个优秀的自主品牌,往往可以带动几百家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见,品牌企业壮大发展,能给中小企业提供生存空间,而中小企业做好产品定位,也能为大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基础,两者是血肉相连的关系。

近年来,各行各业对打造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就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企业面对的却是棉花瓶颈、印染瓶颈、融资瓶颈等一系列关乎生存的基本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

品牌的诞生并非企业个体行为,相比于意大利、法国,乃至韩国和日本,其地域品牌之所以能在世界上拥有号召力,这与政府的导向和支持密不可分,我国在这方面亟需构建一套完整的指导方略和扶植体系。

记者:除了借助两会这一平台,中纺联在日常工作中,是否会构建一些机制体制,为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全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中形成了比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要更好地发挥出联合舰队的作用,着重在制度、文化、资源梳理整合和队伍建设上予以完善,与时俱进,构建当下为行业和企业服务需要的制度体系。

目前,联合会新一轮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已经起步。最近,联合会正把各个专业协会和相关产业集群进行整合,共同建立一个统计分析机构,贴近行业做分析,为做好基础工作提供支撑。此外,还将进一步形成联合会和地方专业协会、地方政府的联动机制,探索一条更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和途径,共同为行业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文化建设上,也将立足于联合会的特点,提炼出应有的精神内核,使得我们的队伍更团结、更有力。

对于品牌建设、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等有利于我们行业自主长青的重要工作,联合会也将全面加速,积极探索,为行业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助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4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