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7日讯 李金宝解读《印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朱夕子
《印染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详见纺织中国在线www.ctn1986.com)在经过多轮论证和修改之后,于近日发布实施。为了帮助业界学习了解《规划》的精神实质,本报记者对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金宝进行了专访。
关于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效果显著;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取得进展。
记者: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印染行业发展指标有何调整和变化?为何有此变化?
李金宝:《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的三大发展目标为: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效果显著;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取得进展。
《规划》指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695亿米,年均增长3%;完成工业总产值5349亿元,年均增长12%;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年均增长8%。而在“十一五”期间,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印染布产量601.65亿米,比2005年增长66.13%,年均增长10.69%;“十一五”期间产销衔接基本良好,保持97.5%以上的较高水平。在“十二五”期间,行业产量年均增长由“十一五”期间的10.69%调整到3%;完成工业总产值则由“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5.10%调整到“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12%;在“十二五”期间,行业出口年均增长8%,这些数据对印染行业是有一定难度的指标要求,但同时这些都是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要引导印染行业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
《规划》中提出的科技进步推动转型升级效果显著、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进一步取得进展两个目标,则是和“十二五”期间行业重点任务相呼应,目的就是鼓励创新,让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推动企业降能降耗。
关于重点任务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品研发和新型营销体系建设。
记者:《规划》对印染行业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如何理解《规划》提出的五大重点任务?
李金宝:“十二五”期间,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有五大重点任务: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品研发和新型营销体系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行业第一个任务就是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加强节能环保重点技术研发攻关;2.加大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面;3.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的染整加工技术;4.构建产业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直是印染行业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印染行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健康发展。其中涂料染色、冷轧堆染色、退染一浴法、小浴比、纺织品数码喷印系统及其应用等一大批技术获得阶段性突破,并在业内得以成功推广。此外,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布了五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共144项技术,加快了行业节能新技术应用的步伐。“十二五”印染科技进步除了要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提质方面继续攻关关键与共性技术,并推广成果外,还要创新开拓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充分应用。
《规划》对于”十二五”期间构建产业创新体系有着详细的解读:产业创新能力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处于纺织工业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印染业,形成产学研之间、上下游之间、产业链之间的集成创新体系尤为重要。建设产学研、上下游研发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模式,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效益最大化,是当前我国印染行业推进科技创新的着力点。
第二个重点任务是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印染行业既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也是具有很高管理要求的行业。“十二五”期间,加强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先进管理体系,对促进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印染企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本和技术装备要求比较高,因此《规划》提出要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理念,完善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加强营销服务;加快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企业生产的融合,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环节,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管理自动化、营销服务信息化、财务管理规范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