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行业还要在此期间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加快技术改造,开发采用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淘汰耗能多、耗水大的落后设备,大力加强能源管理、用水三级计量管理,水污染防治管理,实现绿色生产。
加强设备、工艺、操作、原料、现场和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实现成本费用有效控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规范的员工招聘、培训、留用、晋升、退出、奖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员工队伍。
第三个重点任务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发展。并提出:1.加强引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转移;2.扩大先进工艺技术推广应用面;3.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并推进其产业化。
第四个重点任务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这两个重点任务对行业发展同样很重要。印染行业是纺织产业链中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关键行业,也是能耗、水耗较高,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十一五”期间,我国印染行业虽然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5~2010年,印染布生产新鲜水取水量由4吨/百米下降到2.5吨/百米,下降37.5%;印染布生产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提高8个百分点;印染布生产综合能耗由59公斤标煤/百米下降到50公斤标煤/百米,下降15%。但随着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废水排放总量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压力很大,在《规划》中要求行业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比2010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必须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优化经济发展,并认真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建立淘汰落后与产业升级改造相结合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通过“等量置换”、“减量置换”等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优劣互换,引导落后产能有序顺利退出市场。
第五个重点任务是加快产品研发和新型营销体系建设。这是行业的重点任务,也是行业的重点难题。
为什么把加快产品研发和新型营销体系建设放在一起来说?因为如果只注重研发,研发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没有市场;如果只注重销售,忽略了研发,就只能做市场的跟随者,长远来看会影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行业的来料加工比重非常高,高达80%左右,这不是说来料加工不能做,来料加工也是很好的发展方式,但是从行业角度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如果全部是来料加工业务,这对行业健康发展不利,而且影响行业的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规划》指出,增加研发投人,提高设计开发能力,拓展市场营销能力,提升赢利能力和水平。建设产业链研发体系,印染对纺织行业上下游依赖性较大,上游纱线、坯布及下游服装直接影响印染产品的创新速度和创新效果,建立涵盖纺纱—织造—印染—成衣设计的产业链研发体系,充分协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研发、设计能力。加强高技能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吸纳国内外技术精英和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技术水平。
逐步加大营销比重,提高盈利水平,加快从加工型向营销型生产模式转变。
短评
难题破解需要强力推动
□播子
纺织行业的高污染现状是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难中之最又是印染行业。因而印染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李金宝的解读,的确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信息和寄望。
中国的纺织工业已经是世界第一、并且我们还在力图保持世界第一。生产的扩大与污染的扩大并行是一出产业的悲剧,印染行业彻底摆脱高污染的羁绊是必然的选择。我们有目标、有技术、有要求、有《规划》,唯一欠缺的是强力的执行。
在企业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怎样规范行为?仅靠环保部门时松时紧、新闻媒体时有时无的监督还远远不够。要让地方利益、企业利益服从环保大局,用呼吁和道德的力量不够;必须寻求强力推动。
痛下决心,以市场准入的约束以及更加具有约束性的法规来保证《规划》的如期实施可能是治本之策。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我们热切盼望着五年后印染行业彻底摘掉高污染的帽子,成为纺织行业由大变强的有力支撑。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