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3月30日收储结束,距离9月1日新年度的收储有5个月的承接期,这一时期是进口配额发放的时间窗口,进口棉与国产棉的流通可能促使内外价差收敛。若消费旺季未照常启动,不排除国产棉价格下跌的可能。届时,对于在市面上进行交易的棉花,19800元/吨的收储价将会失效,而20400元/吨的价格只对来年新棉有效。
第三,4、5月份的集中播种期和随后的出苗生长期,棉花面临未知的天气情况。国内外棉区分布广且散,出现局部灾害的可能非常大,受灾面积和程度需要跟踪测算。
第四,近几年国际棉花市场产销局面有较大变化,各个国家的全球份额占比也有明显变动。产量方面,印度已经超过美国,仅次于中国。印度棉花种植面积大,但单产低,未来印度有可能通过改进技术成为产棉最大国。消费方面,美国消费占比明显下滑,中国消费占比小幅回落,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消费增长可期。出口方面,印度、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国的出口占比不断增加,美国占比则快速收缩。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对中美两国棉花定价产生间接影响。印度等国在棉花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其棉花供需情况和棉市政策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风险因素。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