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下半年的上海秋冬面料展,3月的北京春夏面料展看的是新一年的动向,搏的是信心”,一家多次参加面料展的企业如是说。3月28日-30日,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将在北京举行。在新的一个春天里,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面料企业再次聚会,互相探寻、相互激励。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面料行业竞争的激烈强度随之不断升级,服装品牌和专业采购商对面料及面料采购模式的转型升级需求变得愈来愈迫切,逼迫面料供应商加强产品开发和服务力度,加快由生产经营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型的步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面料离“中国运营”还有多远?
市场环境不是决定因素
“2012年市场将更加困难,主要问题包括:出口市场不景气,欧美及日本市场订单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市场需求低迷,消费信心不足等。对于涉棉企业来说,国内外棉花价格差价明显,产品竞争力不足;而人力成本的上涨,使来自周边国家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秦建业对今年市场环境的描述得到了国内面料企业的认同。江苏振阳集团常务副总裁沈嘉冰认为,2012的整体市场环境可能与2011年基本相当,但“2012的上半年不会有2011年的上半年那样好,2012年的下半年不会有2011年下半年那么差”。今年以来,美欧品牌面料需要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国际采购商观望、等待的心理比较突出。针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面料企业并没有气馁,在形成“行业的发展重心将继续向内需转移”共识的同时,努力寻求扩大市场半径的途径。
服装辅料和配件近年来发展很快,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在全国有60个分公司进行直营销售,在江浙及广东、福建等服装基地集中地区,分公司设置很是密集,产品大部分销售给国内服装品牌。其北京分公司经理潘敏雄表示,今年市场环境比较艰辛,特别是出口环境,所以将根据市场变化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拿北京分公司来说,一直以来做羽绒服辅料配件比较多,今年将增加户外服装客户的开发,扩大客户面,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发新品,从工艺、材质、造型、功能等方面进行开发。
任职杭州新生印染有限公司的女装面料资深人士沈雪峰对中国面料的竞争力很有信心。他告诉记者,虽然服装加工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了,但他们所需要的面料大多还是从中国进口的,所以面料企业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都是有着生存空间的。他认为,目前国内服装销售不好,不完全是市场问题,气候不正常带来的问题也很大。去年底到今年初,该冷的时候不冷,现在该热的时候又不热,冬装卖得不好,春装上市也销售不好。服装销售不畅,面料自然市场也就乏力点。“其实,中国淘汰30%印染企业也不成问题”,他说,从产业局面来看,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产业政策要求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在广东、福建、江浙一带,对印染企业的环保要求愈来愈高,但是如果说转移的话,西北、东北的水质乃至已经脆弱的生态不适合印染企业的发展,产业配套也不好。因此,继续发展的途径就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向高端要效益”。
拼市场首先搏眼力
盛虹面料公司常务副总孙斌认为,面料创新较服装市场而言要提前一段时间,将主导服装市场的走向。作为面料供应商,首先要提高产品品质,同时打造面料品牌形象。市场靠拼,但必须有拼的基础,这就是产品,而产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主要靠的是眼力,研发的眼力。
“2012年化纤市场走向是新潮的仿生态面料,如仿毛、仿毛呢面料,仿丝、仿麻面料,仿棉类面料等。面料不仅在感观上还是手感上都非常接近生态面料”。据孙斌介绍,今年盛虹重点推出的就是仿生态面料,产品结构较往年变化较大。以往较杂,今年则以精品为主,配合一些常规实用面料。江苏振阳这次北京展会将带上一批具有新材质、新花型、新风格的绒类产品,在推广这些产品的同时,还要在环保、功能性等概念方面做一些适当的推广。沈嘉冰告诉记者,振阳还非常注重品牌建设,正在已获江苏省著名商标的基础上向国家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此外,还在筹划创建家纺品牌,力争在国内家纺领域有一席之地。丹阳丹盛纺织有限公司的新产品主要是白织色织化,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多组分的原料,把白织的品种做出色织的效果,在成本、速度、颜色灵活性方面比色织有优势。“品种结构主要围绕减少用工、减少用棉而展开,但主要还是以客户的要求为目标进行研发”,丹盛董事长邵育浩说。
苏州森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户外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推出了三大系列新品:抗UV皮肤衣面料系列、仿棉快干衣面料系列和无胆防绒羽绒服面料系列,在户外服饰的实用性、舒适度、耐磨度及环保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苏州森尼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金徐表示,今年森尼产品在过去的多个系列推出上进行了精选,努力保持精选系列产品技术优势及市场占有率。“鉴于户外行业的特殊性,客户对成衣功能性、舒适度、耐磨性等体验性数据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轻薄及便携度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