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许志华也向本报记者坦言:“不能将林书豪的价值神化,没有哪个企业发展能简单依托于一个人成功。同时,代言人的选择也要看公司的定位,走专业国际化道路的品牌肯定需要林书豪这样的国际一线巨星代言,但对走娱乐休闲路线的运动品牌来说就意义不大了。况且,企业还需观察一个代言人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种选择像是赌博。”
然而,这场空前的体育明星争夺战,最终以耐克成功续约林书豪而告一段落。争了半天,为何本土企业还是输了?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从安踏请孔令辉做代言并一炮打响之后,明星代言一直被泉州企业所推崇。然而,泉州企业请代言通常比较“急功近利”,往往是关注一些已成名的明星,甚至不惜花巨资聘请一些当红明星。这种的做法一方面会耗费较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当企业想要争夺稀缺代言资源时,往往也会慢人一拍。
特步品牌负责人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已经功成名就的巨星合作代言并不明智,这样的代价也较高。最好的做法是,在其年轻时就关注他、挖掘他、培养他,将其的发展与公司品牌定位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共同成长。一个成功案例是耐克培养了来自并非网球强国的、默默无闻的李娜,当李娜成功时,收获最大的是耐克。同时,品牌对于体育用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必须坚持做下去,做到品牌至上、以品牌为导向,而非以产品和销售为导向。”
实际上,国际品牌之所以能够将华裔巨星纳入麾下,除了资金实力外,离不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眼光,他们往往在明星还未成名时,就开始物色、储备、培养一批“后备明星”。有了前期的投入,当明星成名后,要让他们“为我所用”也就不是难事。而这种做法,是基于长远的、战略性的品牌建设方针,这恰恰是本土运动品牌所欠缺的。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