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应用是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达821.7万吨,同比增长13.6%;非织造布纤维加工量达279.5万吨,同比增长16%。到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占纺织品加工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25%。同时,废旧纤维回收再利用占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应用领域及产品分为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等六大类。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
医用组织器官材料。加强人造皮肤、可吸收缝合线、疝气修复材料等组织器官替换材料,以及透析材料等生物医用纤维和制品的开发研究,突破特殊纺丝成形加工技术以及组织器官成型、功能涂覆技术,提高生物相容性,实现部分产品进口替代目标。
纤维研发重点:生物医用纤维,海藻纤维等。
高端医用防护产品。开发生产基于非织造布材料的医用一次性手术衣、一次性防护口罩及手术铺单,提高病毒阻隔过滤效率、抗菌吸水或阻水性能,提高材料柔软、透湿、透气等服用性能,满足急性传染病、高感染几率手术防护要求。开发基于长丝织的耐洗涤、抗静电重复用手术衣。开发实验室专用防护服,推广具有耐久抗菌、抗污功能的医用床单、病员服。
纤维研发重点:医疗卫生级别的PP纺粘用切片和短纤维等。
新型卫生用品。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超吸水等功能性纤维原料,提升婴儿尿布、妇女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功能湿巾和工业擦拭布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重点开发面层材料和导流层材料,研究开发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层材料的柔软性和功能性,以及导流层的蓬松性和复合化,增强可持续的差动导流性能。
纤维研发重点: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纤维和差别化纤维。
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
耐高温袋式除尘滤料。研究耐高温、耐腐蚀、高吸附、长寿命袋式除尘材料,提高高性能纤维的可加工性能,减少加工过程对纤维功能的损伤,分别满足高温、高粉尘量、高酸性、高氧化性等气体的过滤需求,解决袋式除尘在钢铁、水泥、冶金等行业应用技术问题。
复合过滤材料。选取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纤维加工制成滤材,解决非织造和织造复合技术,滤料表面精细加工后处理技术,覆膜技术和在线自动复合加工技术,开发高功能或专一功能的滤料,实现高效率、可分解二噁英、可回收重金属等功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利用合成木浆(SWP)开发耐腐蚀、高吸附、高精度、多层组合的过滤材料,代替传统的滤纸,缓解进口木材和木浆的紧张局面。
中空纤维及膜材料。加强中空纤维纺丝技术和膜技术研究,提高中空纤维膜通透量和抗污染性,扩大其在污水深度治理、水净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生物材质中空纤维膜材料制备技术,突破中空纤维在血液净化器或膜式血液氧化器等体外过滤器中的应用。
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过滤用纺织品。提高单丝高密织造技术水平,开发推广具有分离精度高、抗菌、高导湿等性能的滤料,扩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微纳米复合纤维非织造超精细过滤材料,扩大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
纤维研发重点:耐高温、耐腐蚀的高性能纤维如PPS、PTFE、P84等;丙纶、锦纶、涤纶的单丝;各种规格的中空纤维;差别化滤料专用纤维等。
土木与建筑用纺织品
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格栅)。开发高强定伸长土工布,提高高铁专用结构层土工布材料在不稳定工作温度下的持久耐磨性。加强防水卷材基布技术研究,提高防水卷材的强力、热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生态化土工用纺织品。发展生物可降解天然纤维土工布、生态型垃圾填埋用复合土工布膜,提高土工用纺织品生态相容性,减少环境破坏。推广秸秆、树皮、椰壳等生物质天然纤维土工布在人工栽培、生态修复、沙漠化治理等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建筑用纺织品。突破轻型建筑用永久性膜结构材料的产业化技术,提高膜结构材料强度、耐老化性能、自清洁性能。推进新型纤维增强防裂材料、内墙保温节能非织造布、隔声阻燃材料、建筑室外遮阳材料的产业化。提高防水防渗基材质量水平,扩大建筑难燃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提高建筑防火安全等级。
高技术土工合成材料。探讨带有光纤传感器(地基工程用)和相关监控系统的智能土工织物开发,一体化提供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功能。开发应用在地铁、隧道等高要求工程中的防渗、排水土工合成材料,提高非织造布、排水板、膜等多种材料的系统性复合加工工程技术。
纤维研发重点:具备高强、定伸长、超耐磨、耐酸碱和复杂化学环境、可降解、耐老化、隔音、阻燃等特性的功能性纤维。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