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针对性的技术交流和指导并非此次理事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向产业链上游汲取技术养分和成本效益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技术主讲方,江苏恒力化纤带来的《涤纶工业丝生产技术及应用》、青岛纺机带来的《我国短纤非织造布设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别对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设备的国产化渗透进行了公关示范。
如果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最大掣肘不是技术、资金而是市场,那么标准的缺失和不成体系应该是最致命的那根导线。本届理事会的一项标志性进程就是“第三届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换届”,李陵申被推选为新一届分会主任。
新一届分会组织的《产业用纺织品分类国家标准》专家评议可谓意义深远。制订该标准的目的在于解决行业内产业用纺织品分类方法混乱的现状,理清分类概念上的混淆,统一和规范分类体系;标准的编制原则是“考虑国际接轨,兼顾中国特色,预留延伸空间”。
在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规划讨论中,归口之争是焦点问题。李陵申认为,适当强调势力范围便于下游应用领域形成认知,为行业争取更大利益。产业用纺织品标准体系构建,与其盲目争夺主导权,不如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机制,这需要行业内企业以此作为话语权的起点,自觉达成“塑造企业必先推广行业”的共识。
放眼宏观层面,针对企业现阶段的市场犹疑心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虽然各类风险较多,融资环境并不宽松,今年上半年可能困难一些,但随着宏观政策调整和行业自身结构调整,对今年的形势判断也没必要悲观,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当然这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的多渠道努力。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