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高库存包袱 服装品牌粗放疾行受拷问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3日

从美邦去年四季度消化的库存量来看,申银万国分析,其中2012年春夏新款约为2.5亿元,2011年秋冬款为7亿元,2011年春夏款为8亿~9亿元,2010年秋冬款为5亿~6亿元,其余为更早款。一位不具名分析师指出,2012年春夏款以及2011年秋冬款属于正常库存,其余超过15亿元的服装在仓库里每滞留一天都意味着贬值。美邦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其2011年净资产为41.3亿元,15亿元过季衣服就占了40%。

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券商表示,美邦公司存货规模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大增,主要因为自去年以来ME&CITYKIDS和网购品牌AMPM增加了存货规模。在2011年下半年,美邦将线上业务“邦购网”剥离出上市公司业务,有接近美邦内部的人士透露,美邦此举实为希望发展更多的线上品牌,这意味着美邦的库存压力还将增加。

从多家品牌服装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看,美邦服饰较为严重。去年二季度时,其存货周转天数已高达243天,这意味着库存需要8个月才能消化完毕。

美邦作为国内最早学习ZARA、H&M快时尚模式的企业之一,一直要求其供应链从出货到上架向两周看齐。但一位美邦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两周时间对美邦来说太紧张,运营部门一度陷入瘫痪。经过讨论,最终将这一供应链时间限定在了2~3个月,这让美邦有了喘息空间。然而,美邦如今消化库存至少需要8个月,无疑让美邦发展的步伐再一次受到限制。

粗放发展模式反省

上述接近美邦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之所以美邦库存高速增长,与其直营模式有着极大关系。2011年上半年,美邦的直营比例达到了50%以上。相较之下,森马的经销商仍然占绝对比重。“森马可以将部分库存压力交付到经销商手中,但美邦一半以上的直营店库存压力就必须自己承担。”

对于经销商比例过重的品牌而言,库存压力则体现在经销商手中。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如今服装订货会的增长情况相比过去两年40%~50%的增速有所放缓。”

该人士分析,一方面由于经销商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它们不想让自己被库存压垮。“加盟商在之前的订货策略过于激进,导致销售未达预期,存货压力比较大,现金流收紧,目前订货商态度比较谨慎,又导致订货的增速有所放缓。”一位匹克供应商也透露,去年的库存达到了上千万元,“今年风险过大。”

高库存时代来临,意味着企业需要放慢发展脚步。崔洪波指出,“这个时候就要看哪家企业不会随波逐流,愿意停下疯狂奔跑的步伐。”

根据美邦2011年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营业收入为99.4亿元,2010年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33%,营业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1%;2011年门店净增数量超过1000家,总数达到4700家,增速达27%;预计2012年净增门店数量仍可达到900家以上,增速约20%,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服装行业营销专家李凯洛指出,粗放式发展模式依然是中国平价服装品牌简单而直接的增长来源。

但粗放式发展模式反过来又凸显了高库存难题。崔洪波指出,回归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8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