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调查显示农民植棉意愿创新低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

应从战略上重视棉花生产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认为,尽管受欧美债务危机、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我国对原棉需求会有所波动,但2012年仍可能是增加趋势,且会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国内外棉花种植面积趋于减少的情况下,棉花价格走势有可能向有利于种植者的方向转变。希望通过努力力保2012年全省植棉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80万吨。
  德州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认为,棉花也是一种战略性资源,但相比粮食,目前棉花得到的重视还是远远不够,比如粮食有农资等各类综合补贴上百元,棉花则只有良种补贴15元。美国对棉花的补贴达到棉农收入的80%,棉农根本无需担心市场涨跌。我国也应逐步借鉴,补贴棉花生产,最好直接补贴棉农,以调动棉农积极性。
  作为植棉大户,高青县常家镇刘坊村的李文文盼望改良品种——培育一种“不修棉”,因为种棉效益低很重要体现在人工上,如果棉花用不着修剪整理了,可以省出不少人工。
  对此,韩兆朴给出的建议是尽快提高机械化水平,棉花在耕耩锄播阶段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但在整枝、摘拾等重要环节还需大量人工,大型采棉机往往价格昂贵,适合在小型地块作业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机技术不成熟,对此有关部门应着力研究。
  长期在棉纺织企业一线工作的省政协委员孙青林告诉记者,当前纺织企业十分不景气,销售困难,开工不足,欧美棉纺织品需求量缩减,国内纺织企业外贸订单减少。银行资金趋紧造成以民间融资为主的中小型纺织企业融资困难,利息成本增加,使原本不景气的纺织行业更加困难。棉纺企业和棉农一样,正在过大关。
  姚方青表示,为减轻对棉花的依赖,该县不少企业在纤维的混纺技术和纱线的结构变化方面介入多种纤维不同混比的混纺纱,开发应用高科技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发展专用纱。他建议,除给棉农实行直补外,应加大对棉纺企业支持力度,减少棉花流通环节,尽快使棉花价格、质量标准、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接轨。
  他建议,尽快解决棉纺织企业增值税“高征低扣”问题。我国现在执行的增值税政策是棉花采购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这意味着棉纺企业即使没有实现增值,将购进的原棉原价卖出,同样要负担4%的税收。棉纺织企业承担了高税赋,削弱了竞争力;改善国内棉花储备办法,鼓励农发行资金用于棉纺企业储备棉花,使棉企手中有“粮”心不慌,增强企业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3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