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鳄鱼恤如今已有60周岁了。6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步入花甲之年;而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却是沉淀历史、重振雄风的难得时刻。在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品牌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港人的拼搏与坚持,更能体会品牌成长之艰辛与喜乐。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体验鳄鱼恤不平凡的60年——
乘制衣风潮起航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广东汕头的陈氏兄弟志在四方,分赴南洋各国发展,几人去了越南和泰国,陈俊和另外两兄弟则到了新加坡。
没过多久,香港制衣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陈俊认为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来了。他来到了香港,创立利华民恤衫厂,经营欧美订单。取名“利华民”,大有“利于中华子民”的意思。
1952年,陈俊承接欧美订单的同时开始生产自有品牌衬衫(恤衫)。品牌用什么名字好呢?陈俊想起在南洋常见的鳄鱼。鳄鱼六个月不进食也不会饿死,被人取出所有内脏仍能爬行几小时,陈俊觉得很不可思议,也因此爱上鳄鱼。他希望自己的产品如鳄鱼皮般坚韧高贵,就名为“鳄鱼牌”吧!
继而,陈俊购得一个鳄鱼商标。追查过去,这商标竟也有着鳄鱼般的强韧生命力,本来由一家德国进出口公司RAEDECKER AND COMPANY于1910年注册使用,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商标由一家英国公司取得,几度易手后终落到陈俊手中,成为鳄鱼恤商标。
很多人都会问,陈俊成立鳄鱼恤初期,为什么会以男装衬衫起家?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市面出售的衬衫大多是昂贵的外国牌子,尺码也不适合香港人的体型,因此小市民大多光顾街头巷尾的裁缝店。
当时香港经济起飞,市民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纷纷到写字楼任职白领。白领要穿衬衫上班,陈俊认定本地衬衫市场大有可为,但质量必须媲美外国货,售价却要较外国货便宜,尺码也要符合香港人体型。这就是那时鳄鱼恤的定位。
利华民恤衫厂早有生产高级衬衫的经验,生产管理、品质控制自是不在话下,但如何让制作出的衬衫更符合香港人的体型是陈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陈俊采取的办法是:在鳄鱼恤门店和香港国际工业出品展览会(以下简称工展会)中,为顾客提供免费量体服务。这一措施帮助鳄鱼恤搜集到了大量数据,因此鳄鱼恤的剪裁都很适合香港人身型。
另外,当时的香港市民十分注重衬衫是否耐穿,这是人们对衬衫品质的另一基本要求。为满足顾客需求,鳄鱼恤破天荒推出了“包换领”服务。如果客人购买的衬衫在穿着一段时间后领口或袖口有磨损,鳄鱼恤都会为其免费更换衣领,令衬衫更耐穿。
结果,鳄鱼恤很快便成为香港时装名牌。每提起衬衫,人们必然想到鳄鱼恤。鳄鱼恤“恤衫专家”的地位,也从此建立起来。
衬衫专卖第一家
早年香港的大部分衬衫品牌都没有自己的专卖店,主要在大型百货公司租场寄卖,无论宣传、货品摆放还是货场设计都受到诸多限制。陈俊认为这样难以建立品牌形象,不能够在短时间内令鳄鱼恤站稳市场。他决定一反传统,开设鳄鱼恤专卖店(门市)。
鳄鱼恤首家专卖店是在白领云集的中环,几层楼高的鳄鱼恤招牌非常醒目,立即吸引了中环上班族的注意。
中环总店非常成功,陈俊乘胜追击,继续在九龙开设分店。短短三年时间(至1955年),鳄鱼恤已拥有中环、铜锣湾、旺角和青山道四间零售专卖店。
陈俊更视一年一度的工展会为另类专卖店。他经常邀请著名设计师设计“鳄鱼馆”摊位,又以优惠折扣展销鳄鱼恤。每年工展会的“鳄鱼馆”总能吸引大批市民围观选购,名副其实是门庭若市。
鳄鱼恤专卖店稳步增加,成功打开本地衬衫市场。在繁忙闹市中,鳄鱼恤门市的巨型招牌已成为地标,无人不晓。
在香港本地市场站稳脚跟后,陈俊并未满足。他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要把鳄鱼恤上市。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