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内忧依旧困扰“中国制造”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3日


  
摆在中国外贸面前的不仅是外需不足,还有不少来自内部的挑战,主要有五大问题。
  
一是人民币汇率风险依然存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0%,如考虑通胀因素,升值幅度更高。预期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对美元仍将以升值为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国家中的印度、俄罗斯、巴西的货币对美元却在贬值。这将严重削弱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中国外贸的汇率风险。
  
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缓慢。宏观调控政策加大了企业融资难度,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商业银行因为中小企业缺乏担保和抵质押物,或中小企业经营问题等原因惜贷。即使给予融资支持,利率上浮幅度较大,小贷公司的利率更高,可达基准利率的4倍,加上贷款过程中各种费用,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要素成本显著上升,传统优势遭遇挑战。近几年,企业职工的工资增幅平均大约都在10%~12%。2010年和2011年数十个省/市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平均超过20%。特别是新生代务工人员对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要求更高,短期迁徙率提高,对企业用工造成不利影响。相对而言,越南和柬埔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约为中国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更显著,产品输往欧美可享受更优惠的关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业把生产基地和订单转向这些国家。
  
四是出口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国内现在的状况是,外贸企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本身风险承担能力较弱。而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企业的覆盖率只有10%,很多中小企业因无力承担风险而不敢接单,或不敢接长单和大单。2011年下半年以来,订单短期化趋势明显。2011年10月,广交会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超过一半,3个~6个月的订单占比约三分之一,超过6个月的订单仅有约10%。
  
五是制造业产业国际分工处于不利地位,附加值较低。
  
李健:重视利于外贸回稳因素
  
提到国内环境对中国外贸产生的影响,挑战的确存在,但回稳的利好因素也在增多。
  
挑战主要来自五方面:一是从中长期看,未来进口仍然是刚性需求,难以抑制进口价格高企给外贸企业带来成本上的巨大压力;二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升值和波动;三是劳动力问题;四是传统产业生产力提高赶不上成本上升;五是进出口管理体制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利好的因素则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正在趋缓,今年前两个月我国通胀率已经回落到3.9%,2012年全年更有可能控制在4%左右。同时,人民币汇率也随着贸易趋于平衡,尽管人民币长期看还是升值趋势,但近期升值的压力实际上有所减轻。近期无论是人民币的中间价还是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都是有升有降。3个月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更呈现持平或下降的趋势。另外,从2月份的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出口订单指数也在转好。相信随着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微调,未来一段时间,货币供给将趋缩,外贸政策将保持稳定。
  
二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的目标,对外贸发展具有新意义。调低经济增长的目标,对于外贸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为,调低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抑制国内投资过热以及抑制通胀率,使外贸增长不至于承受过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多年来困扰企业资源能源供求、劳动力供求以及货币供给的紧张状况;另外还有助于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创造环境。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8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