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之道
其实库存问题一直是困扰大部分中国服装企业的问题,分析李宁(02331.HK)2007年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不难看出库存逐步增加的趋势,2010年库存比2007年增长超过62%。同时,根据港股相关数据,截至2011年6月份,李宁的库存有增无减,已接近10亿。
同时,森马(002563.SZ)、七匹狼(002029.SZ)、九牧王(601566.SH)等企业截至2011年三季度的公司存货余额较年初增幅分别为37.36%、78.43%、52.69%。
在张大志看来,造成中国服装品牌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是分销商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弊端,产品销售不能及时反馈给品牌。在中国服装行业,每卖出1件商品,生产商至少要准备2.5件商品进行库存周转,有时还会超出这个比例,由此形成了大量库存。比如,终端客户实际需要100件,零售商认为需要150件,分销商就扩大为200件,反映到生产商时就变成了250件。虽然终端顾客需求量始终并没有很大的波动,但经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放大后,订货量就一级一级增加,而且越往供应链上游其订货偏差就越大。
其次,订货会模式依赖分销商而不是消费者提供市场信息。各种服装品牌每年春夏、秋冬有两次订货会,企业通过订货会现场模特展示、导购解说引导客商订货,然后根据订货量,制订安排生产、销售计划。
这种模式下,真正的需求变成产品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国内大多数生产商从接单到成品上市平均需要90天时间,有的能达到120多天。这导致很多商店销售的都是上一季的流行款式。
此外,忽略设计本身、忽略消费者需求也是一个问题,很多生产商认为“当下国际流行款式在国内一线城市卖不动之后,可以放到二线、三线城市去卖”,如此只能导致产品的积压,因为他们忽略了互联网的力量和作用。
张大志认为,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几种,比如加强管理和反馈体系,更加贴近客户。比如国外一些快时尚品牌通过销售时扫条形码来直接反馈销量和生产量。还有就是在远离城市核心区的地带建立工厂店,将积压产品快速处理掉。
“小批量、快周转、紧追时尚”是关键所在。而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认为,服装企业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未上市新品、过季未销存货)和周转材料(包装物等)三类,只根据财报上单纯的存货数字,难以充分说明企业存货由过季存货积压造成。如果企业存货以未上市新品为主,反而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由于每家企业与加盟店合作方式不同,导致财报统计呈现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将加盟店与直营店存货全部计入报表,部分企业只计直营店存货,因此单凭存货数字不足以说明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