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2012新型纤维与针织产品开发对接会纪实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1日

针织和化纤产业对接有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如果纤维生产企业目标只盯着纤维的一些生产指标,只盯着纤维进行创新,而没有注意到下游企业的需求,有可能造成浪费。因此很多企业家都表示要根据下游市场来开发产品。“所有的产品开发都必须着眼和落实到下游市场。现在超防真纤维的发挥在那就是一个例子。它综合了天然纤维和涤纶纤维的优点,并且具有特殊的功能。这些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期待,是一种典型的需求驱动的创新。”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谈辉说。

无缝对接的难度

在对接中,很多事情,如最终纺织品德颜色、功能、形态都是要提前决定。这种提前决定的模式给化纤企业和针织企业都带来了考验。

对于化纤企业和针织企业来说,因为要实现无缝对接,双方都不同程度的拉长了产业链。针织企业的设计师要去了解化纤的生产流程,而化纤企业的生产指导人员也要去理解针织企业设计师对于纤维质感的要求。产业链拉长对双方的人员配备及管理水平等都是不小的考验。

除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的主管因素以外,产业对接中的一些客观障碍也非常值得重视。首先是沟通语言方面的障碍。上游原料功能传递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符合下游企业胃口的语言。“市场上需要防紫外线产品,我向上游企业寻找这样的产品,但我需要上游企业以一种我需要的方式告知我。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报纸遮在头上也能防紫外线,你的纤维也能防紫外线,我需要知道那么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来自浙江耶米服饰有限公司的孙林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开展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下游语言沟通的问题。

其次,一些原料因指标没有标注而让针织企业无所适从。“国内的化纤原料要便宜很多,但我们很少使用。原因是国外的订单对于原料的各项标准标注得非常清楚,比如耐磨次数。国内也许能够生产出来具有与国外同等质量的原料,但是因为没有标注耐磨次数,我们就无法使用。最终只能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国外原料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浙江金华梦娜袜业总经理丁淑英解释了企业在多数情况下没有选择性价比高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氨纶而使用了进口氨纶的原因。中国化纤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化纤协会标准工作的逐步推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丁淑英同时表示,通过对接活动,她了解到国内的化纤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唐山三友集团也能生产梦娜集团所需要的粘胶纤维,还有一些企业生产的特种纤维也让她非常感兴趣。她表示将来的原料采购会多考虑国内的化纤企业。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2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