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中外运动品牌:战争早打响 今年更激烈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2日

“在美国开店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精心谋划。”匹克CEO许志华表示,以篮球为品牌核心DNA的运动品牌匹克在香港上市后,就进一步加强了与NBA、FIBA、WTA等国际顶级赛事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品牌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开拓美国市场,匹克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在美国洛杉矶设立匹克美国研发设计中心和匹克美国分公司,经过美国分公司一年多的筹备,以及聘请知名的第三方调研公司对美国市场和消费者喜好进行了周密的调查分析,最终实现了开店目标。

实际上,匹克的国外专卖店品牌接受度日益提高,与其精准的赞助营销不无关系,2010年的亚运会、2011年的大运会,来自中亚、中东的多个国家,都穿着匹克的鞋子、衣服出场、参赛;最为成功的莫过于塞尔维亚的篮球、伊拉克的足球等赛事,都用小成本支出赚取了足够的眼球。

业内人士表示,匹克专卖店出现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型商场,并以将近300平方米的大面积同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同场竞技。这是匹克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运动品牌正式向美国零售市场进军的重要一步。它的意义远高于它的盈利价值,它展示了中国运动品牌试探美国消费习惯、探索进入美国等高端市场并在竞争中胜出的努力。

差距

耐克的霸主地位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之后确立的。 

作为后起之秀,耐克曾经面临着阿迪达斯公司的巨大压力。阿迪达斯公司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体育用品制造商。1972年,第一批耐克鞋开始面世销售。在此后的20年中,耐克公司逐渐地、大部分地吃掉了阿迪达斯的市场份额。如今,阿迪达斯在美国的销售额仅名列第4位,被耐克公司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耐克深知只有运用先进的技术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这是耐克负责人在总结成功时的感慨。一直以来,耐克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耐克首创的气垫技术给体育界带来了一场革命。运用这项技术制造出的运动鞋可以很好地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尤其是脚踝与膝盖,防止其在作剧烈运动时扭伤,减少对膝盖的冲击与磨损。采用气垫技术的运动鞋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长江后浪推前浪,耐克在战胜昔日对手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新涌现出来的体育用品公司的挑战,其中就有不少中国的运动品牌。

然而,耐克、阿迪达斯们似乎已经开始阻击国内的运动品牌。“两个乔丹之争”、“三道杠战”……各种商标和款式的诉讼开始频繁剑指中国运动品牌。

商标、款式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最终还是利益的保护。

近期,耐克中国公司和阿迪达斯中国公司相继发布了其未来的5年规划,均表示未来5年将加大二三级市场的新增店铺,并拟推出价位段更贴近二三级市场的产品与之呼应,将矛头直指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的主力市场,未来的二三级市场争夺将更加惨烈。

数据显示,国内品牌来自二三线城市的收入占比高达70%-80%。作为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发家和崛起的大本营,二三级市场一直是一个平稳的竞争状态。这个平衡即将因为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国际巨头全面渗透中国市场的战略转移而被打破。

如今耐克和阿迪达斯产品的“高价位”已成为唯一的消费障碍,而一旦产品定价适合三四线城市消费水平,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面临的竞争将是直接而残酷的。

同时,随着运动行业产能膨胀,市场竞争加剧,中国鞋服市场逐步走向微利时代,加上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垄断了我国高利润的一线市场,国内鞋业品牌还将面临着与国际品牌抢战高端市场的命运。

最先进行交锋的,不是产品,也不是价格,而是品牌影响力和渗透力,在这方面,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同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品牌还具有较大的差距。

耐克、阿迪达斯的深厚的品牌理念、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整合的品牌传播,是本土运动品牌需要借鉴并加以运用的。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45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